胜钢新材料项目投产在即

核心提示: 走进位于市新材料产业园的江苏胜钢新材料有限公司建设现场,1.9万平方米的现代化厂房内一派忙碌景象。

本报讯 (记者 韩笑)走进位于市新材料产业园的江苏胜钢新材料有限公司建设现场,1.9万平方米的现代化厂房内一派忙碌景象。各类大型生产设备已运到厂房对应位置,工人们正紧张有序地进行设备的安装。“这是我们公司的核心设备——可逆开坯粗轧机,重量达八九十吨,能在正转的同时瞬间反转,为热轧提供了很大便利,而且很节能。”胜钢新材料负责人李军指着一台大型设备介绍道,眼神中透露出对即将投产的期待。

合金产业是吕城镇的支柱产业,全镇聚集了上百家合金生产企业。然而,一个“断点”长期制约着产业发展——本地企业绝大多数仅能完成合金冶炼成锭环节,后续关键的热轧处理工序必须外包给丹阳以外的企业,热轧后再运回加工成件。“我们炼出的合金锭,得用大货车拉到外地加工,单吨运输成本高不说,被拉长的运输周期也让订单交付效率大打折扣。”一位本地合金企业负责人坦言,产业链的不完整不仅推高了生产成本,更削弱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不过,这一产业痛点即将成为历史。今年3月,总投资近3亿元的胜钢新材料项目在新材料产业园正式开工建设,精准瞄准合金产业链的热轧处理短板,预计于2026年开年正式投产。“我们就是要做吕城合金产业的‘配套服务商’。”李军指着工人正在调试的设备介绍,吕城本地企业炼出合金锭后,他们通过热轧工艺将其塑造丝材、棒材和带材,企业拉回去就能直接进行精加工,“相当于把产业链上缺失的‘中间车间’建在了家门口。”

据了解,该项目采用的原材料加热、粗轧、中轧、预精轧、精轧、剪切、冷却、检验、包装工艺,能实现全程自动化控制,产品精度和稳定性远超传统工艺。在项目现场,李军带领记者参观了三条核心生产线。从推钢式加热炉到液压龙门剪,从粗轧机组到精轧机组,再到裙摆步进式冷床,一系列热轧处理设备有序排列。“这条生产线采用的都是国产顶尖设备,仅设备投入就占到总投资的三分之二。”

为何热轧处理这一环节多年来本地企业无人涉足?李军道出了关键。“以前热轧设备全靠进口,一套设备就要几个亿,技术门槛也高,很多企业想做却不敢做。近几年,国产设备技术成熟了,我们才敢下决心投资。”据了解,该项目的三条生产线投产后,年加工能力可达3.5万吨,不仅能完全满足吕城所有合金企业的热轧需求,还能辐射周边地区。

从产业链“断点”到“闭环”,胜钢新材料项目的即将投产,不仅是吕城镇产业升级的生动实践,更折射出区域产业集群向“链式发展”转型的鲜明趋势。

责任编辑:万韵菲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