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气球编织新事业的“仪式感”

核心提示: 从幼儿园教师,到全职妈妈,再到“哈尼派对”工作室的创始人,她五年的“人生账单”,记录着一个普通家庭的温暖转型。

从幼师岗位辞职创业的“宝妈”谢丽雯:

用气球编织新事业的“仪式感”

361e8faf723de7e7cf362f8b86109529

图为谢丽雯正在布置生日派对。记者 王丹 摄

本报记者 王丹 陈晓玲

“翻开这五年的家庭账单,每一笔都记录着选择:从一份稳定收入到零,再到月入过万。但最珍贵的,是另一本‘账’——我全程陪伴了孩子的成长,还把爱好做成了事业。”谢丽雯一边核算着本月工作室的收入,一边对记者说道。从幼儿园教师,到全职妈妈,再到“哈尼派对”工作室的创始人,她五年的“人生账单”,记录着一个普通家庭的温暖转型。

今年30岁的谢丽雯,曾有过四年的幼师生涯。在幼儿园里,她凭借出色的手工技能和十足的耐心,成了孩子们喜爱的老师。但因为是一名代课老师,她的月收入只有3000元左右。最终让她下定决心辞职的,是无法顾及家庭和孩子的苦恼。“当时孩子说话比同龄人慢,我心里特别着急,觉得这个阶段母亲的陪伴比什么都重要。”回忆起当初的选择,谢丽雯语气依然坚定。这个决定,也让作为家庭一员的她“收入账单”暂时归零。

辞职后,谢丽雯将全部重心放在了女儿身上。也正是在这段全心陪伴的时期,她注意到了相关的创业政策,为她的创业梦想埋下了种子。闲暇时,她总想为自己找点精神寄托——这个念头的萌芽,源于女儿一周岁生日时的一次遗憾。“当时特地请人布置了场景,想多拍些照片留念,结果一忙乱竟忘了,那份遗憾一直留在心里。”正是这份对“仪式感”的珍视,加上她自幼对美学的兴趣,让她开始尝试造型气球制作。

没有专业基础,她就通过专业系统的培训一步步学习,从最简单的单朵小花、小动物,到后来复杂的整体场景。手指常被气球绳勒出深痕,但每当一个充满巧思的作品在手中诞生,她都感到满满的成就感。“起初只是想给家人制造惊喜,弥补过去的遗憾,为平凡生活添点色彩。”谢丽雯微笑着说,每次看到女儿和丈夫因为她的布置而露出的惊喜表情,她就觉得一切辛苦都值得。

随着她的手艺日益精进,身边的朋友开始请她帮忙布置派对。口碑渐渐传开,找上门的客户也越来越多。2024年5月,她的工作室“哈尼派对”正式成立,“现在主要是我负责设计和制作,父母帮忙打下手,既能照顾家庭,又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感觉特别充实。”

“哈尼派对”工作室主要以求婚、生日派对等小型场景布置为主。对待每一个订单,谢丽雯都极其用心。她会提前与客户细致沟通,了解背后的故事与需求,再结合场地特点进行专属设计,用色彩与造型传递情感。“有一次为一位男生布置求婚现场,他希望营造出童话般的氛围,我便用粉白气球搭了一座城堡,还加入他们都喜欢的星黛露元素。女生看到那一刻,感动得哭了。”那样的瞬间,让她深深体会到这份工作的价值。

今年10月,婚礼与派对旺季来临,谢丽雯忙得不可开交,有时一天要接连跑两个场地。而忙碌也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回报——这个月,她的收入首次突破了一万元。“拿到这笔钱时真的很激动,”她翻看着手机上的入账记录,“这不只是一笔收入,更是我这五年来,从家庭账本到事业账本最有力的一笔。”

谈起这份用气球编织的事业,谢丽雯眼中闪着光:“它不只是一门生意,更是一份传递温度和爱的工作。每个场景都装着委托人的心意,我的任务,就是亲手把这份心意变成现实。”如今,她的女儿语言能力已迎头赶上,性格也越发开朗外向,谢丽雯自己,也在家庭与事业的平衡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节奏。

五年时光悄然流逝,谢丽雯的人生账本上,写满了从收入归零到月入过万的奋斗,记录着从个人爱好到社会认可的喜悦,更承载着政策赋能下普通人的创业梦想。这本不断增厚的“账单”,正如无数像她一样的普通人,正用努力与热爱,一笔一画撰写着属于自己的幸福篇章。

责任编辑:周娜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