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姜康 通讯员 臧静
为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近年来,我市聚焦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短板,全力推进民生工程建设。2023年至2025年,市水务集团累计完成约2.2万户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让汩汩清流重新润泽广袤乡野。
真抓实干:从“污水横流”到“清水绕村”
在高新区大圣村东庄自然村,刚整修完的村道旁水流潺潺,几位村民正围着新建成的污水管网收集井唠着家常。“以前一到夏天,家门口的排水沟满是污水,苍蝇蚊子扎堆,窗户都不敢开。”村民王国汉蹲下身,指着井盖上“生活污水专用”的标识笑着说,“现在好了,厨房、卫生间的污水全进了管网,排出去的水清亮亮的。”
这样的改变,源于农村生活污水改造工程。此次改造全市统一采用“AAO+MBBR”先进工艺,通过活性污泥与特殊填料上的微生物“联合作战”,高效降解污水中的氮、磷及有机物。“这套工艺专门针对农村污水‘高氮、高磷、高COD’的特点设计,就像给生活污水‘定制’了一套净化方案。”市水务集团工作人员介绍,正是这套“组合拳”,有效破解了农村污水治理难题,让众多村庄实现从“污水横流”到“清水绕村”的华丽转身。
三年来,农村污水治理工作有序推进,累计覆盖413个自然村,建成村外集中处理设施272套、泵站109座,将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日处理能力提升至6020吨,惠及万千农户。
精益运维:科技赋能,智慧守护“生命线”
设施建得好,更要管得好、用得久。为确保这套庞大“生命线”高效运转,市水务集团在“精”字上下功夫。《农村污水处理设施运维方案》的完善实施,为长效管理固本强基。运维人员手机中均安装“智慧管网”APP,轻点屏幕,全市数百个站点的实时运行数据、水质指标、设备状态便一目了然。
“互联网+人工巡检”模式让管理更接地气。每周,专业运维队伍都会深入田间地头,对设施进行“体检”。在陵口镇站点,运维员正拿着检测仪查看出水水质,“线上看数据是基础,线下‘望闻问切’才放心。”运维员弯腰检查设备接口,“你听,电机运转没有异响;再看管道,没有渗漏痕迹,这样才能确保设施稳定运行。”这种“线上监控”与“线下巡检”相结合的网格化管理,确保问题“早发现、快处置”,让治理成效真正落地生根。
协同共治:共建共享,绘就和美乡村新图景
农污治理非一日之功,我市创新构建“四位一体”管养责任体系,市水务集团与属地政府、村委会紧密联动,凝聚治理合力。
“我们定期组织村民代表参观站点,讲解污水处理知识,呼吁大家爱护设施,不乱倒污水、不乱扔垃圾。”高新区大圣村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如今,村民已从“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自觉维护房前屋后环境卫生及农污设施,共同守护来之不易的治理成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