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包启农正在擦拭他的新能源出租车。记者 帅莹 贺丽华 摄
本报记者 帅莹 贺丽华
“从业二十六年,这已经是陪伴我的第三辆车了。”当记者见到包启农时,他正卖力地擦拭着自己的出租车,车辆从外观到内饰看上去都整洁如新。“车子还有60%的电量,足够我跑完今天的早高峰。”包启农看了一眼车载显示屏笃定地说道。从油车到双燃料汽车,再到如今的纯电动汽车,座驾的更迭,让包启农多了一份从容,也悄然改写了他开出租时的运营成本账单。
“2000年我刚入行,开的是纯油车,车子噪声大,尾气气味也重。”包启农告诉记者,那时候跑在路上,心里总紧绷着一根弦,“油门一踩,就得开始算油费,要是一路没有接到活,心情就跟着燃油表指针一起往下掉。”为了缓解开车成本的焦虑,包启农和很多开油车的出租车驾驶员一样,会去车站、商业街附近“趴活”,“这样虽然不会空跑,但浪费了很多时间。”2014年,包启农在政策的引导下,换了一辆油气混动车,“与油车相比,双燃料车的成本是降了一些,但由于车型的原因,手动挡位操作起来比较复杂,早晚高峰在路上堵久了,左脚踩离合器都会踩到发麻。”
真正的转变发生在2022年,包启农回忆说,那时候政府鼓励将普通出租车更换为新能源车型,但他一番打听下来,心里却充满忐忑。“普通的油气混动车价格在6~8万元不等,而一辆电车售价为13万元左右,几乎高出了一倍。”除了车价高,后续的维修养护、购买保险等费用也让包启农连连咂舌,“这些‘预付’成本投入进去,多久才能赚回来?万一电瓶没两年就要更换,岂不是又多出一大笔开销。”
不过,之后半年的时间里,包启农总能看到先换上电车的同行们夸新车驾驶体验好,开着省钱又省力,此外,政府给与的购车补贴,以及车企品牌4S店推出的养护优惠也让他十分动心,好口碑和优惠政策双重叠加,包启农最终决定将双燃料出租车提前报废,换上一辆新能源汽车。
换车后,包启农很快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变化,原先让他担心的高额账单,在日复一日的营运中被算得明明白白,也抵消了当初投入时的压力。“现在开着新能源出租车,每跑一公里,比油气混动车要节约0.2元,按一天跑300公里来算,可以省下60元,一个月就是将近2000元。”包启农说,这笔钱在当下生意或许不如从前红火的日子里,显得格外珍贵。“现在哪怕空跑一段路,心也不会一直揪着,开车从容了许多。”包启农笑着拍了拍方向盘,而告别了手动挡操作的繁琐,即便是开上一天车,他也不再感觉疲惫不堪,“这笔‘健康账’比省下的油钱还要珍贵。”
更让包启农感到欣喜的是,如今新能源汽车充电越来越方便。“我在自家的车位上安装了充电桩,每天从晚上10点充到早上7点,因为是谷电时段,优惠后一度电仅需0.38元不到。”到了白天,如果业务繁忙,电量不足,包启农会就近找一处公共充电站临时充会儿电,“现在城市里的充电站随处可见,有的充电站还推出了出租车驾驶员专属优惠,从原先每度电1元多,降到了0.79元,给我们省下了一笔钱。”包启农细数着这些变化,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三次换车,包启农的营运账单上,从精打细算的油费开支,变成了经济实惠的充电消费。这看似微小的变化,实实在在地改变了包启农的生活,也是他二十六年职业生涯中的温暖收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