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亭村“五步棋”走活乡村善治“一盘棋”

核心提示: 走进皇塘镇后亭村,映入眼帘的是整洁的村道、错落的庭院、绿意盎然的景观小品,文化广场上老人悠闲聊天、孩童欢快奔跑,处处洋溢着和谐宜居的美丽乡村气息。近年来,后亭村坚持党建引领,以系统思维谋篇布局,创新实施“党建引领、多元共治、法治保障、德治教化、智慧服务”五步走战略,有效破解基层治理难题,走出了一条组织有力、群众参与、乡风文明、服务暖心的善治之路,实现了从“单一管理”向“多元共治”的转变。

从“单一管理”到“多元共治”

后亭村“五步棋”走活乡村善治“一盘棋”

本报记者 陈静

走进皇塘镇后亭村,映入眼帘的是整洁的村道、错落的庭院、绿意盎然的景观小品,文化广场上老人悠闲聊天、孩童欢快奔跑,处处洋溢着和谐宜居的美丽乡村气息。近年来,后亭村坚持党建引领,以系统思维谋篇布局,创新实施“党建引领、多元共治、法治保障、德治教化、智慧服务”五步走战略,有效破解基层治理难题,走出了一条组织有力、群众参与、乡风文明、服务暖心的善治之路,实现了从“单一管理”向“多元共治”的转变。

党建引领,筑牢治理“主心骨”

后亭村始终把党建作为基层治理的“先手棋”,通过优化组织设置,构建起“村党委—党支部—网格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联动体系,将党组织的根系深深扎进村庄每个角落。选优配强“两委”班子,充分发挥“头雁效应”,带领群众共同参与村庄建设;推行党员积分管理、设岗定责制度,设立政策宣传岗、矛盾调解岗、环境监督岗等,让每名党员都有责任区。同时,实施“党员联系户”机制,每名党员联系多户群众,定期走访、收集民意、解决问题,真正实现“党员动起来、群众跟上来、村庄好起来”,凝聚起党群同心、共建共享的强大合力。

多元共治,激发治理“内生力”

乡村治理不能靠“单打独斗”。后亭村积极构建多元参与格局,健全村民代表会议、村民议事会等协商机制,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确保村级重大事项决策公开透明、民主科学,让村民真正成为村庄事务的“当家人”;大力培育志愿服务队、文体协会等社会组织,引导他们在环境整治、节日活动、公益帮扶中发挥特长,填补治理空白。同时,实施“人才回引”工程,吸引在外创业成功人士、退休干部、技术能人等返乡参与村庄治理,利用他们的资源、经验和威望,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形成“众人拾柴火焰高”的生动局面。

法治保障,划定治理“边界线”

法治是乡村善治的基石。后亭村持续推进法治乡村建设,通过“法治讲堂”“以案说法”“法律明白人”培训等形式,常态化开展《民法典》《土地管理法》等与村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宣传,提升群众法治意识。村内设立公共法律服务室,聘请专业法律顾问定期坐班,为村民提供法律咨询、合同审查、纠纷调解等“一站式”服务,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获得专业法律支持;坚持“情理法”相结合,推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做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村”。近年来,全村邻里关系更加和谐,法治思维深入人心。

德治教化,涵养治理“软实力”

在强化法治的同时,后亭村注重发挥德治的教化作用,持续开展“文明家庭”“身边好人”等评选活动,用身边榜样引领文明新风尚。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传统美德融入村规民约,推动形成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软约束”机制;深入挖掘优秀家风家训,组织“我们的节日”等文化活动,丰富群众精神生活。近年来,村里涌现出何书清勇救落水儿童、王首云热心助邻等先进典型,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氛围日益浓厚,为乡村治理注入持久精神动力。

智慧服务,提升治理“温度感”

治理的成效,最终体现在群众的获得感上。后亭村聚焦民生“关键小事”,推行便民代办、线上预约等服务模式,让群众办事“少跑腿、快办结”;持续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实施垃圾分类、污水治理、厕所革命,村庄“颜值”与“气质”双提升;特别关注留守儿童、空巢老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织密民生保障网。据介绍,成立于2017年的“爱心妈妈团”,长期结对帮扶困境儿童,送温暖、送教育、送关爱,已成为后亭村志愿服务的响亮品牌。

如今的后亭村,组织强、人心齐、风气正、环境美,一幅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徐徐展开。通过下好“五步棋”,后亭村真正走“活”了乡村治理“一盘棋”,为新时代乡村善治提供了可借鉴的“后亭实践”。

责任编辑:姜耶妮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