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云莹 通讯员 云宣
人才是激活新质生产力的“第一变量”,更是驱动产业跃迁的“关键动能”。“作为创新发展的前沿阵地,高新区正通过精准引才、悉心育才、倾心留才的系统化举措,全力构建人才发展新高地,为区域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高新区党工委书记荆东根表示,高新区肩负着推动产业升级、加快高质量发展的重任,必须以更强自觉把握人才与发展的重要关系,着力构建“强磁场”、集聚招才引智“新动能”,积极搭建“大舞台”、激发人才创新“内驱力”,用心打造“温馨港”、提升人才扎根“归属感”,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夯实人才支撑。
精准引才,构建招才引智“强磁场”
立足产业发展主战场定位,丹阳高新区坚持“人才版图”引领“产业蓝图”。通过编制高端人才分布地图、核心人才库和紧缺人才图谱,园区精准锁定关键行业龙头背后的人才团队及“卡脖子”技术领域的领军人才,集中资源招引与产业体系升级高度契合的急需紧缺人才,以关键人才撬动产业整体跃升。
在引才模式上,园区打破传统桎梏,秉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开放理念。通过高标准建设北京创新服务驿站、丹阳(上海)飞地孵化器等平台,深度对接北上广深创新资源,柔性引进顶尖专家团队,成功探索出“人才在外地研发、成果在本地转化”的创新路径,实现了人才队伍的持续扩容与动能积蓄。
搭建平台,激发人才创新“内驱力”
作为科技创新的前沿阵地,高新区充分发挥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平台优势,优化研发与产业化空间布局,整合高端技术服务平台及省级以上企业研发中心资源,为初创企业提供全链条孵化支持。
园区紧扣产业需求布局人才舞台,重点加强苏慧创脑科学研究中心、脑科学联合实验室等平台建设,推动脑科学、低空经济、VR/AR等新兴产业聚链成群,形成“以产聚才、以产兴才、产才互融”的良性发展格局。
同时,园区积极践行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理念,发挥产教融合“枢纽”作用,用足省级“双高协同”政策,推动骨干企业与高校、职院深度协同,构建校-园协同育人体系,吸引更多青年才俊入园逐梦,在高水平平台上施展才华。
优化生态,打造人才扎根“温馨港”
高新区始终将开放包容、高效服务作为发展的核心基因。为营造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园区深化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制度,恪守“无事不扰,有求必应”原则,以“店小二”精神精准纾困解难。通过整合众创空间、党建园等资源,完善留学生和大学生创业园建设,探索创业导师、创业管家等新型服务模式,并持续深化“人才俱乐部”“青年人才论坛”等品牌活动,举办企业家沙龙、CEO论坛,助力科技创业者向卓越企业家转型。
在关注人才“发展大事”的同时,园区同样聚焦人才的“关键小事”。通过升级“一站式”人才服务中心,集成政策咨询、项目申报、安居保障等事项,实现“一窗受理、一次办好”。此外,加快配建高品质“人才社区”“人才公寓”,完善商业、休闲、文化等生活配套,让人才在丹阳高新区安心扎根、舒心生活、顺心创业。
高新区正以人才工作的务实创新,持续激发新质生产力活力,为园区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智慧动能,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