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印牧欣
“糯米蒸好喽!”随着热腾腾的糯米被端出蒸箱,一股清新的米香扑面而来。吕城镇菊清烤饼店的凌娟笑着说,随着新米上市,芝麻糍团有了更好的原材料,最近来店里购买的人也多了起来。
“糯米浸泡6小时以上,撒了盐,做出来的糍团有黏性,吃不腻。”凌娟是吕蒙烤饼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同时她制作的芝麻糍团也广受欢迎。凌娟家的糍团制作技艺已传承四代,有着100多年历史。“制作糍团最考究的一道工序是揉糯米饭,要揉得有粘性,这样不仅容易包,吃起来还有嚼劲。”凌娟说。
揉饭、包馅、裹上黑芝麻……一会儿,一屉屉糍团就被摆上了桌子。将糍团放入油锅,中小火煎炸,边炸边翻动至表面发挺,捞出沥油,即可食用。凌娟说,刚开始做的都是实心的芝麻糍团,随着顾客口味的改变,她创新性地增加了芝麻馅、豆沙馅、青菜肉馅、荠菜肉馅等口味,甚至可以私人订制,以满足客户需求。
每年农历十月初一寒衣节来临,稻米入仓,农民冬闲,吕城家家户户都要吃芝麻糍团,一为尝鲜,二为庆贺五谷丰登。对于吕城人来说,糍团不仅是传统民间小吃,更是萦绕在每个人心头的家乡美食。“寒衣节前后,店里一天能卖出300多个芝麻糍团,是平时的6倍,客户主要集中在丹阳周边地区,如南京、镇江、常州、苏州、无锡、上海等。”凌娟说。
目前,吕城糍团的传承和推广工作主要由凌娟及其丈夫张金焰负责,他们坚持用传统工艺制作糍团,既保留古法手艺又推动创新传播,共同构成了吕城糍团技艺延续的核心力量。最近,凌娟正忙着为这一传统美食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在做芝麻糍团的人越来越少,希望能借助非遗的平台,让家乡的味道流传下去。”凌娟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