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蒋须俊 萧也平 通讯员 李国平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26日中午,位于茅山老区延陵镇大吕村圩桥自然村的为民养老院里,暖意融融,温情涌动,一场满载爱心的重阳盛宴,正为院内50余位老人编织着秋日里最暖的时光。
餐桌上,一盘盘热气腾腾的菜肴香气扑鼻,荤素搭配、营养均衡,满足了老人的口味需求。老人们四人围坐一桌,脸上的皱纹里都漾着笑意。当地爱心人士亲手将节日礼包递到每位老人手中,指尖的温度传递着浓浓的关切;护工们则俯身守护在行动不便的老人身旁,一勺饭、一口菜,耐心细致,贴心的照料让老人暖胃更暖心。
为民养老院,这座承载着温情的“幸福港湾”,自2019年起便扎根于此,是由当地村民殷生荣、偶冬梅夫妇返乡创办。“我和丈夫之前长期在南京做生意,难以照顾年迈的父母,一直深感内疚。”偶冬梅告诉记者,当看到农村一些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尤其是空巢老人为晚年生活无人照料而发愁时,她心里感到很不安,夫妻俩经过商议决定创办养老院,为社会做点贡献。于是,他们拿出多年来在南京做生意的积蓄,累计投入超300万元,对闲置的原圩桥小学校舍精心改造,打造出一座环境清幽、设施齐全的田园式养老院。院内辟有菜园、鱼塘,鸡鸭成群,一派生机勃勃的田园风光,让老人们足不出院便能感受“采菊东篱下”的闲适。6年来,夫妻俩始终把老人当“家人”,用真心换真心,用真情暖人心,不仅留住了本地空巢老人的脚步,更吸引了镇江、常州、扬州、上海等地的老人前来安居,如今50余位老人在此相伴,其中最年长的已是97岁高龄,共同书写着“夕阳无限好”的美好篇章。
重阳宴上,爱心没有缺席。丹阳市云创包装材料有限公司的毛忠云,带着60份新鲜水果与精致点心来到现场,将“重阳小礼包”送到老人手中。老人们捧着礼包,有的兴奋地举过头顶,有的忍不住唱起爱党爱国的歌谣,歌声虽不嘹亮,却满是发自内心的喜悦。毛忠云笑着说:“‘爱人者,人恒爱之’。这些礼物虽微薄,但却是我的一份心意。每个人都会老去,我盼着更多人能加入进来,为老龄事业添一分力,让这份温暖在美丽乡村一直传递下去。”
午后1时许,欢快的乐曲响起,行宫舞蹈队的30余名文艺爱好者与延陵镇夕阳红戏剧俱乐部的志愿者们,为老人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绝伦的“文艺大餐”。藏族舞蹈《吉祥》跳出了对老人的美好祝福,《春光美》《最美的情缘》舞出了岁月的温柔;锡剧《军民鱼水情》唱得字正腔圆,灯笼舞《祖国你好》、双扇舞《珊瑚颂》热闹喜庆;萨克斯独奏《我爱你中国》《梦中的额吉》,悠扬的旋律萦绕在养老院的每一个角落。老人们看得入神,笑得合不拢嘴,掌声与喝彩声此起彼伏,将节日的氛围推向高潮。
“我在这儿住了6年,就像住在家里一样!”93岁的汪柏林说起养老院,满是欣慰,“这里空气好、环境美,生活和康复设施样样齐全,偶姑娘和护工们待我比亲人还亲。”他乐呵呵地告诉记者,隔三岔五就有文艺队来表演,延陵镇电影队也常来放电影,日子过得比过年还热闹。
偶冬梅说,这份温暖从不止于重阳。每年端午,延陵九里季子庙崇福寺景区的工作人员会送来粽子;中秋佳节,丹徒宝堰施记食品厂的负责人会带来月饼;平日里,爱心理发师会定期来为老人义务理发;云阳文化艺术团、同乐京剧社的票友们也常来与老人联欢,唱大戏、贺寿辰,让老人们在每个节日里都能感受到满满的关爱,让“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心愿,在日复一日的温情中落地生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