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发专家促振兴 秋日助收到田头

核心提示: 金秋时节稻飘香,丰收在望田生金。秋收前夕,丹北镇大江农场的一方新品糯稻种植基地,不时引来本地及周边县市种粮大户前来观摩取经。

5629526c88b3810a8d1ef94eda63cde0

图为大江农场“新农人”牟文港在新品糯稻田头向前来观摩的种粮大户介绍自己科技种粮的体会。记者 须俊 摄

本报记者 须俊 通讯员 建平 罗燕

金秋时节稻飘香,丰收在望田生金。秋收前夕,丹北镇大江农场的一方新品糯稻种植基地,不时引来本地及周边县市种粮大户前来观摩取经。“这方新品糯稻穗形齐整、长势坚挺、抗倒抗逆性强,展现出喜人的丰产态势,是周老师的银发专家团队精准把脉、科技指导的结果,他们就是我家农场科技种粮的顾问!”今年获评镇江市第三批“新农人”的牟文港乐滋滋地说道。

当前,秋粮大面积收割在即。为助力秋收秋种的有力有序进行,近日,市委老干部局和市老科协有关负责人,会同市乡村振兴银发人才团队负责人周铭成,走进大江农场的田间地头,察看水稻长势长相,并就适时做好秋粮抢收以及更好地助力新农人成长,与农场主和所在地济德村党组织书记等进行了座谈。

周铭成是丹阳市乡村振兴银发人才团队负责人,也是市银发人才服务中心专家组成员、市老科协栽培专家。自2017年退休后,他积极发挥农业老专家的技术优势,深入田间地头,在稻麦生产不同生育阶段的关键时间,义务开展科技指导,帮助种粮大户和家庭农场引进高产、优质、多抗的新品种进行试验示范。同时,为省内外农户开展技术培训。2023年,镇江市银发人才工作站周铭成乡村振兴团队在大江农场挂牌成立后,在市委老干部局的引领和老科协的参与下,他又带领栽培、植保、农机等领域的4名老专家,围绕“春日助耕、夏日助长、秋日助收、冬日助销”主题开展面对面的科技指导和零距离服务,受到了种粮大户和家庭农场主的欢迎。

“我们农场种植了1000多亩水稻,每到田管的关键时节,周老师除了定期电话联系了解我家农场生产情况,还采取师徒结对方式,进行全程跟踪指导。今年夏种,在周老师的牵线搭桥下,我引进示范种植了40亩新品糯稻。”牟文港说,这40亩新品糯稻展示方中,有18亩使用了德农绿化复合酶这一绿色肥料。除了在底肥上用了一次,还分别在水稻分蘖期、灌浆期和孕穗期进行了喷施;另外两亩没有使用,而是作为这方示范田的对比田块。通过两者对比可以欣喜地发现,用了科技复合酶的水稻,其长势长相一眼就能看出来,不仅根系发达,苗粗苗壮,分蘖性好,而且籽粒饱满,长势尤为喜人。今年10月上中旬,在一些地区糯稻种植户因高温和台风阴雨出现穗发芽和倒伏的情况下,大江农场的新品糯稻却生长稳健,丰收在望。

“除了好的品种外,科技赋能是水稻提质增效的关键。”乡村振兴银发专家团队成员吴俊介绍,大江农场对新品糯稻开展生物复合酶的示范运用,不仅改善了农田土壤,促进养分吸收,使水稻根系得以稳健生长,而且抗病抗逆性强,能够减少农药化肥的用量,为水稻高产稳产创造了有利条件。

“每次到大江农场观摩,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这里的农业规模经营很有特色,不仅拥有配套齐全的各式先进农机具,而且智能装备亮点凸出,这与农场强烈的发展意识和实干创新精神是密不可分的。”市委老干部局副局长陈梨辉说,此次“秋日助收”活动,旨在引导“新农人”抢抓晴好天气,做到成熟一块,收获一块,加快秋粮收获进度,确保丰收到手,颗粒归仓。同时,针对大江农场粮食生产形成的产加销一条龙优势,进一步引导农场向稻米精深加工要效益,延伸产业链条,不断提高附加值,让秋熟好收成变为“好收入”。

据了解,除了大江农场的牟文港外,周铭成的银发乡村振兴团队还与延陵镇杨平家庭农场的“农创客”史杨平等10个家庭农场的“新农人”和创业者进行了“科技结对”。周铭成表示:“粮食生产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根基。希望通过银发科技团队的助力,能引导更多粮食生产类‘新农人’甘当乡村振兴的‘兴农人’,进一步提升他们的科技种粮水平,争当新时代粮食生产标兵,真正成为扎根乡村的种粮‘生力军’。”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