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召开困难群体基本民生保障联席会议

本报讯 (记者 郡玉)昨日下午,我市召开困难群体基本民生保障联席会议,强化责任担当、打通数据壁垒、整合社会资源、优化政策协同,全面提升救助工作效能,确保困难群体应保尽保、应救尽救、精准帮扶。市领导刘宏程、杨文军出席会议。

会议通报了全市社会大救助工作推进情况并部署下一阶段工作。大救助体系建设是保障基本民生、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础性工程。去年以来,我市“兜底式”“造血式”“心理疏导式”三大救助稳步推进,共支出各类救助资金3.54亿元,惠及群众20余万人次。

下一步,我市将聚焦“全兜底”,构建特殊群体精准识别体系,推动救助从“被动受理”向“主动发现”升级,开展“数据筛查+入户核实”,确保困难群众应保尽保;建立动态核查闭环机制,针对户籍、工商、司法信息不通问题,构建“数据预警+线下核实+及时清退”全链条管理模式;夯实“技术+机制+业务”融合基础,加强队伍建设,建立联络员例会培训制度,做到同步更新政策、快速响应需求,确保问题“早干预、早解决、不隔夜”。

围绕如何做好社会大救助工作,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刘宏程强调,社会救助是民生保障底线,需以大数据为支撑,构建全面、系统、高效体系。要明确救助方向,既强化公职人员履职,做好物质兜底,也要通过就业扶持帮受助者树信心,同时关注心理干预,防范极端情况;要打造“大救助”格局,吸引社会力量参与,优化流程,实现主动救助;要发挥大数据作用,保障数据真实共享,通过分析优化政策,完善政策、组织、目标、流程四大体系,推进信息平台建设、落实部门责任、构建立体救助,确保困难群众及时获助。

会上,市民政局、数据局、人社局、卫健委、珥陵镇等单位以及丹阳佳苑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作交流发言。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