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杂交粳稻在丹示范种植成功

核心提示: 近日,在延陵镇延星村种粮大户史锁虎的家庭农场一方200亩水稻示范方边,前来参加“浙大嘉锡优610”水稻观摩会的150多位种粮大户,对这一新型杂交粳稻成功试种后表现出的长势长相纷纷点赞,田间地头洋溢着一片欢声笑语。

稻香四溢,经测产亩产达858公斤

新型杂交粳稻在丹示范种植成功

本报讯 (记者 蒋须俊)“这方水稻穗大粒多,长势坚挺,如此高产潜力品种着实令人惊叹!”近日,在延陵镇延星村种粮大户史锁虎的家庭农场一方200亩水稻示范方边,前来参加“浙大嘉锡优610”水稻观摩会的150多位种粮大户,对这一新型杂交粳稻成功试种后表现出的长势长相纷纷点赞,田间地头洋溢着一片欢声笑语。

金秋时节,稻浪翻滚。我市广袤的田野上,沉甸甸的水稻已泛起金黄,在秋风中随风摇曳,呈现出丰收在望的景象。放眼望去,这方杂交粳稻新品种示范方的长势尤为喜人,阵阵稻香扑面而来。观摩现场,有的种粮大户拿出手机拍照,有的“缠住”浙江嘉兴市农科院、浙江大学、无锡哈勃生物种业技术研究院的育种专家和我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咨询相关种植事宜。

“以前只知道有杂交籼稻品种,但其生育期早,加上这些年气候反常,杂交籼稻在本地种植后易倒伏,且产量低。而对于如此穗形大、抗倒性强的杂交粳稻,我还是第一次见到。”吕城镇种粮大户吴耀平望着示范方内高高挺立的杂交粳稻直株和籽粒饱满的“丰”景,喜出望外。他走近田头摘下一株稻穗,仔细数了数,足足有300余粒。一旁负责示范方科技指导的市老科协栽培专家、市银发人才乡村振兴团队负责人周铭成告诉记者,“浙大嘉锡优610”水稻品种是由无锡哈勃生物种业技术研究院与浙江大学共同培育的杂交粳稻新品种,已通过国家审定,成为国内首例同时荣获单季稻与连作晚稻的双国审资质的杂交稻。从史锁虎家庭农场的示范方测产情况看,该品种表现优异,抗病性、抗倒性强,耐高温、产量高、米质优。经专家测产,产量达858公斤/亩。该新型杂交粳稻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和经济效益,将成为今后我市水稻种植的一大趋势。

另一位种粮大户顾志华认为,新型杂交粳稻长势高,收获时稻秸秆要比一般粳稻多三分之一,但只要田间秸秆机械化打包回收跟得上,种植“浙大嘉锡优160”还是非常划算的。按照目前市场粳稻收购价格计算,该杂交粳稻的种植收入每亩可超2000元。

“今年夏种,我们首次在延陵镇、珥陵镇两个种粮大户的基地进行‘浙大嘉锡优610’杂交粳稻的示范种植,整个示范方总面积400亩。”市麒麟种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周平介绍,虽然该品种的种子价格每公斤高达100元,但每亩用种量只需1.5公斤,并且能比常规水稻少施一次肥,少除一次草,种粮的成本也降低了。在今年夏季持续高温气候条件下,“浙大嘉锡优610”不仅抗风险能力强、抗倒性好,还抗穗发芽。其生育期在丹阳为155天左右。在同等种植条件下,该杂交粳稻比常规粳稻每亩能增产150公斤左右。下一步,我市将扩大示范种植面积。

现场观摩结束后,哈勃种业育种专家和市老科协栽培专家周铭成讲解了相关种植技术,示范方种植大户史锁虎则交流了自己的种植体会。

最后,一盘盘热气腾腾的米饭端上了桌,这是观摩会主办方提前对示范方内部分杂交粳稻收割后特意蒸煮给大家品尝的。“米饭有嚼劲,软糯适中,杂交粳稻米饭的适口性不亚于优质南粳米饭。”在品尝了这一新型杂粳米饭后,不少种植大户也准备试种。

今年种植了900多亩水稻的高新区双合村明二家庭农场农场主庄明二当场表态:“明年,我将拿出200亩土地开展‘浙大嘉锡优610’杂交粳稻的示范种植,农场将坚持产量、效益、品质并重,紧扣今后消费趋势,持续走好以市场为导向的稻米提质增效之路,实现农场粮食生产的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吴淋淋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