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曾丽萍
随着2025年镇江市足球联赛(以下简称“镇超”)开幕的日益临近,丹阳代表队备战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
21日晚,云阳学校体育场灯火通明,10℃左右的低温让场边凝起了寒意,却丝毫没有冷却训练场上球员的如火激情。空气中,是球员们奔跑时带起的风声,是足球传递撞击的闷响,是队员们相互呼喊鼓劲的热浪——这群为家乡荣誉而战的勇士,正用汗水与热血,驱散秋寒,为即将到来的“镇超”做最后的淬火与冲刺。
记者看到,这支充满朝气的队伍,队员年龄跨度从“00后”至“80后”,平均年龄为25岁。这一老将与新秀的完美结合,构成了球队独特的竞争力:既有经验与沉稳的压阵,又有速度与活力的冲击。
厉兵秣马,汗水浇灌冠军梦想
走进训练场,映入眼帘的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球鞋与草皮的摩擦声、教练的战术指令声、队员之间相互鼓励的呐喊声,交织成一曲激昂的备战交响乐。
主教练卢爱雪在场边神情专注,脑海中的“战术板”密布着复杂的跑位线路。“‘镇超’无弱旅,每一个对手都值得我们百分百重视。”卢爱雪在接受采访时说,“这段时间,我们针对体能、技术和战术三个方面进行了系统性、高强度的强化训练,还分析了主要对手的特点,制定了多套应对方案。队员们非常辛苦,但没有人抱怨,因为大家都清楚,胸前的队徽代表着什么。”
场上,随着教练的一声哨响,传球、带球、射门等专项训练依次展开。分组对抗中,队员们充分展现了团队协作精神。进攻时,前锋如猎豹般迅猛,中场球员巧妙地组织进攻,后卫则坚守防线,力保球门不失。
众志成城,丹阳精神铸就钢铁之师
足球是11人的运动,团队的凝聚力是取胜之钥。在这支队伍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精湛的球技,更有“拧成一股绳”的团队精神。
“我们是一个家庭!”教练潘昕在训练间隙抹了把汗,坚定地说,“从教练组到每一位队员,再到默默支持的保障团队,我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了丹阳的荣誉,我们准备好了去拼尽最后一分力气。”他告诉记者,丹阳代表队的球员来自社会各行各业,虽然有各自的生活和学业,但都有着扎实的足球基础。
这种精神也感染了整个城市。训练场边,时常有自发前来观战的市民,他们的每一次喝彩都化为队员心中最温暖的力量。
利剑出鞘,以城市之名奔赴荣光
“镇超”不仅仅是一项赛事,更是一个展示城市活力、凝聚市民人心的盛大舞台。
“我们的目标只有一个——全力以赴,争取最好的成绩,为家乡父老奉献最精彩的比赛,让‘丹阳精神’在‘镇超’赛场上闪耀。”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副局长陈志国如是说。这不仅是文旅部门的目标,更是全体丹阳人的共同心声。
赤子归巢,两地奔波为故乡。32岁的队员徐文强,用行动为家乡球队倾注全部热情。目前在泰州工作的他,得知“镇超”丹阳队招募的消息后,第一时间主动请缨。“能代表家乡出战,心情非常激动,这份荣誉感是无可替代的。”为了不耽误训练,他频繁驾车往返于泰州与丹阳之间,一小时的车程,他每周要走上四五趟,“虽然来回奔波,但每次踏上家乡的绿茵场,和兄弟们一起流汗,所有的疲惫都烟消云散了。”自2017年接触足球以来,徐文强已代表泰兴市在民间赛事中屡获桂冠,如今,他将丰富的赛场经验与对故乡的赤诚融为一体,“目标很明确,就是为丹阳争光。”
青春无畏,加倍苦练砺锋芒。与徐文强的“归来”不同,17岁的方周焕代表着丹阳足球的未来。作为队中最年轻的队员,他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优势所在:“年轻球员最大的资本就是体能,这在高强度比赛中至关重要。”从小学四年级与足球结缘至今,他从未放下这份热爱。除了每天雷打不动的两小时全队合练,他还会在家自觉加练一个半小时,“我希望能在‘镇超’赛场上展现最好的自己,证明我们年轻一代的力量。”
中流砥柱,薪火相传铸队魂。37岁的王康,是这支球队当之无愧的“老大哥”与精神基石。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丹阳人,他10岁便赴镇江接受专业足球训练,此后的人生从未离开足球,目前是一名足球教练。自2010年起,他便多次身披丹阳战袍,征战于省足协杯、省体育足球联赛等各大省市级赛场,经验极为丰富。从昔日追风少年到如今的队内中坚,王康见证了丹阳足球的发展,“我的角色就是承上启下,把经验传递给年轻队员,和大家一起守住丹阳足球的荣誉。”
淬火方能成钢,砺剑只为锋芒。此刻的丹阳队,正如一把经过千锤百炼的利剑,剑锋直指“镇超”赛场。这支充满信念、团结一心的队伍,将以全力以赴的姿态,在绿茵场上刮起最炫目的“丹阳旋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