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笔尖”和“镜头”记录创新实践

核心提示: 20日,由省委宣传部组织的“活力中国调研行”江苏主题采访活动走进丹阳,来自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30余家中央及省市级媒体的40位记者在我市实地采风,用“笔尖”和“镜头”记录丹阳“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实践与成效。

“活力中国调研行”走进丹阳,全国30余家主流媒体——

用“笔尖”和“镜头”记录创新实践

本报讯 (记者 谢超)20日,由省委宣传部组织的“活力中国调研行”江苏主题采访活动走进丹阳,来自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30余家中央及省市级媒体的40位记者在我市实地采风,用“笔尖”和“镜头”记录丹阳“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实践与成效。

“‘智造升级’在提升企业竞争力中扮演什么角色?”“如何推动从‘硬件销售’到‘服务+数据’模式转型?”“未来在AI与物联网领域还有哪些布局?”媒体团一行首先来到鱼跃全球产业化基地,围绕企业创新战略与数智化转型、全球化战略与产业生态构建等内容进行了集中采访。在鱼跃的产品展厅,今年上半年刚刚发布的30余款革新产品吸引了大家的目光。

“这是我们推出的持续葡萄糖监测系统Anytime5系列,兼具‘16天长续航’的硬核实力与‘两步极简操作’的用户友好设计,搭载AI算法,为数字化血糖管理树立了新的发展标杆。”鱼跃医疗副总经理郑洪喆介绍,作为中国医疗器械企业龙头,鱼跃每年的研发投入超过年销售额的8%,通过持续创新驱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为“健康中国”战略注入科技新动能。

在鱼跃仓储物流中心,庞大的快递分拣线上,包裹如溪流汇入江河,在传输带上奔腾不息;机械臂精准挥舞,摄像头快速扫描,一个个包裹仿佛被赋予了“智慧”,在数十个闸口前精准识别方向,稳稳跃入对应区域的分拣格口。人影寥寥,机器轰鸣,传统物流的“人海战术”已被高效智能的自动化场景所取代。不少记者立刻拿起相机,记录所见所闻,向观众介绍这座“黑灯仓库”的运作实况。

“鱼跃始终保持新产品、新项目的高研发投入和领先的科研创新能力,在德国、上海、南京、苏州、丹阳、西藏、深圳等地建立了12大研发中心、9个生产基地,服务全球超过30万家医疗机构和国内90%以上的三甲医院,惠及全球3亿家庭。”郑洪喆表示,鱼跃以“创新重塑医疗器械”为战略方向,以强大的研发实力和技术创新能力为支撑,不断引领产业变革,持续推动医疗健康事业蓬勃发展。

在恒神股份的产品展厅,媒体记者们被各类样品与模型吸引,纷纷驻足参观;大屏幕上播放的企业宣传片,也进一步加深了大家对产业的认知。

“作为国内碳纤维行业的头部企业,恒神在工业级和航空航天级碳纤维市场占据了重要地位。”恒神股份科技与规划发展部部长王程介绍,特别是在国产大飞机、航空航天装备等高端应用领域,市场占有率位居国内前列。而随着新能源市场的爆发,企业在相关领域的市场占有率也在快速提升。

调研过程中,媒体记者们认真聆听介绍,用笔记录碳纤维产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还与讲解员面对面交流,深入了解恒神在可持续发展的创新体系、全产业链体系、自主应用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的举措与成效。

自主研发形成从湿法纺丝到干喷湿纺,从标准模量、中等模量、高模到高强高模完整的多种规格系列碳纤维产品;自主开发与碳纤维匹配的油剂、上浆剂,适用于热固、热塑预浸料和各类成型工艺的树脂体系,并具有批量生产能力;开发航空用增韧预浸料、阻燃预浸料、低温固化预浸料、发动机用耐高温预浸料等产品,并建立完整的国产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研发生产体系……目前,恒神股份共有7条碳纤维生产线,总产能达1万吨/年。

“此次调研让我们对丹阳如何‘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实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调研结束后,记者们纷纷表示,将结合自身平台优势,用生动的文字与镜头,全方位、多层次的报道展现“运河明珠 智造名城”丹阳的发展动能,以及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取得的新成就、呈现的新亮点。

责任编辑:吴淋淋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