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区聚力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

核心提示: 近日,丹阳高新区成功举办AI+3D新技术融合赋能产业交流会。

7bb8672299b183955ce2e5ed90c4b329

高新区与班度科技签署了合作协议。记者 云莹 通讯员 云宣 摄

本报讯 (记者 云莹 通讯员 云宣)近日,丹阳高新区成功举办AI+3D新技术融合赋能产业交流会。这标志着高新区正以前沿科技深度融合为抓手,积极推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与经济高质量发展。

交流会上,高新区党工委书记荆东根在致辞中明确了高新区的发展路径与雄心。作为丹阳最年轻的板块,高新区依托“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和现代服务业”这“2+1”主导产业,持续强链补链延链。今年以来,其制造业投资始终保持100%以上的高速增长,创下近五年最佳业绩。面对辖区内企业普遍关注的数字化转型与产品附加值提升课题,荆东根指出,引入像班度科技这样的创新企业,旨在为传统产业升级提供全新解决方案。他强调,高新区将坚定不移地扮演好“服务员”角色,坚持“有求必应、无事不扰”,以最大诚意和最优服务为合作项目保驾护航,确保创新火花落地生根。

班度科技创始人徐炜通过项目路演,生动展示了AI+3D技术在文旅、医疗、教育、家具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前景与颠覆性潜力。其裸眼3D显示等技术,为传统产业实现“数字化”“智能化”“可视化”转型提供了具体路径。活动现场,高新区与班度科技签署了合作协议,标志着这一新技术赋能本地产业升级的步伐正式迈出。随后的对接交流环节,与会各方围绕AI+3D在多行业场景的联合创新展开深入探讨,共谋发展机遇。

“本次活动不仅是展示新技术应用潜力的平台,更是丹阳高新区践行新发展理念、强化‘高新’定位,系统性推动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一次具体实践。”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高新区的创新活力建立在坚实的经济发展基础之上,项目正是重中之重。除了全力推动已签约项目的建设落地,高新区高度重视新项目招引,组建了6支由党政领导带队的招商团队。据统计,今年1月至9月,高新区新签约项目达15个,总投资额70.52亿元,已完成全年百亿目标任务的70.52%。目前,尚有13个总投资77.59亿元的重点在谈项目储备,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后劲和投资吸引力。

在科技创新层面,高新区多点布局,精准发力。一方面,聚焦脑健康等未来产业,以慧创医疗为龙头,已集聚多家相关企业,并积极推进认知障碍专科联盟丹阳中心建设,着力提升区域产业特色与能级;另一方面,为系统化推动科技赋能产业,高新区已研究制定《关于科技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试行)》,从提升创新能级、推动产业转型、优化发展生态、强化人才支撑四大方向出台具体鼓励政策,目前正待进一步完善后报批实施,旨在营造更优的创新政策环境。

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坚强的政治引领和组织保障。高新区党工委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将党的建设作为首要议题常抓不懈。通过健全“党委抓支部、支部管党员、党员带群众”的工作机制,定期开展基层调研与议事,确保各级党组织履职尽责。在村(社区)组织建设方面,全区47个村(社区)换届工作正平稳有序推进,为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奠定组织基础。

在乡村振兴领域,高新区着力推进大圣、大钱两大片区的特色建设。大圣片区聚焦乡村旅游与科普体验,东庄游船、海洋主题科普馆等项目稳步实施;眭巷村的绿美乡村建设正在等待验收。大钱片区则与专业团队合作,规划以运动为主题打造大运河乡村运动中心,部分改造与展馆建设项目计划于年内完成,推动城乡融合与农文旅协调发展。

此外,高新区今年承担的两项“敢丹当”项目——“社会减压阀(万善云阳-温暖常在)”与“物业市场化推进”,也正积极探索基层社会治理与社会服务的新模式、新路径。

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高新区正以清晰的产业规划、有力的项目招引、系统的创新政策、坚实的党建根基和均衡的城乡发展,不断汇聚发展新动能,奋力书写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责任编辑:万韵菲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