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为老中心绘就幸福养老图景

核心提示: 民生实事,连着民心福祉,承载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本报记者 郡玉

民生实事,连着民心福祉,承载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今年年初,市人代会票决确定的40项民生实事项目中,“新建2个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因直击老年群体需求,自立项起便备受市民关注。如今国庆假期落幕,重阳佳节的暖意尚浓,这两项关乎“夕阳红”幸福指数的民生工程,究竟推进到了哪一步?已建成投用的站点,又为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哪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新变化?

今年7月1日正式投入使用的水关路片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仅历经三个月,便迅速成为周边老人热衷的“聚集地”,变身充满温情的“幸福驿站”。

“以前在家,每天就是看看电视、刷刷手机,外面的新鲜事根本接触不到,也听不懂。” 居民徐美华捧着刚做好的艾草枕笑着说,“自从有了这个中心,我不仅能学手艺、查健康,还认识了好多老伙伴,日子充实多了!”

据了解,水关路片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采用“民建民营”的创新运营模式,服务范围覆盖周边7个社区,惠及约1万名老年人,可精准满足老年群体在生活照料、文化娱乐等方面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运营初期,中心开业第一天营业额仅100元;随着服务模式不断完善、口碑逐步积累,如今每日营业额已稳定提升至1500元。这一数据不仅印证了老年群体对优质养老服务的迫切需求,也体现了市场对该运营模式的认可,更让养老服务站点逐步形成“自我造血”的良性循环,为长期服务提供了保障。

不仅城区老人能在家门口享受优质为老服务,乡镇老年人的“幸福清单”也已兑现。记者从吕城镇获悉,该镇荷花池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已于10月中旬如期竣工,目前正处于试运营阶段,周边村民已抢先体验到专业助老服务。

据悉,荷花池社区是由中心村、西符村、花龙村三村合并而成的拆迁安置社区,目前一期常住居民约900户、近2000人;待后期二期、三期与一期连通后,社区常住居民数量将大幅增加,养老服务需求也将进一步扩大。

“我们这个为老服务点,与荷花池党群服务中心是‘两边一体’的布局。”吕城镇社会事业办公室民政岗主任赵锐介绍,“党群服务中心主要提供文娱活动、日常便民服务,而这边的为老服务中心更偏向专业性助老服务——试运营首日就开放了老年助餐窗口,热气腾腾的两荤两素一汤只要10元,还能提供送餐上门服务。接下来还会陆续推出日间照料、助浴、免费剪发、锅具清洁等服务,全方位覆盖老人生活需求。”

正在中心体验助餐服务的西符村村民王桂兰奶奶说:“以前做饭总发愁,现在来这儿就能吃到热乎饭,环境也好,以后再也不用为吃饭犯难了!”

一方服务空间,承载万千民生期待。从解决“一餐热饭”的基础需求,到重阳期间推出的健康筛查、手工体验等多元服务,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正以“15分钟服务圈”的密度,将专业养老服务“缝”进城乡肌理。这些民生实事的落地,不仅破解了老年人的日常“小难题”,更探索出“机构专业服务+社区熟人氛围”的养老新路径。

随着更多为老服务设施的建成运营,城市养老服务体系正不断完善。当专业服务就在家门口,当晚年生活有人照料、有处乐呵,每一位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便有了最坚实的支撑,未来,随着更多民生实事项目落地,城市养老服务体系将不断完善,让每一位老年人都能安享幸福晚年。

责任编辑:万韵菲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