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进入高发期

核心提示: 记者昨日从市人民医院了解到,随着天气转凉,儿童聚集性增强,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迎来了发病高峰期,家长和学校需引起重视。

本报讯 (记者 印牧欣)记者昨日从市人民医院了解到,随着天气转凉,儿童聚集性增强,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迎来了发病高峰期,家长和学校需引起重视。

从9月底起,我市手足口病发病数呈现上升趋势,市人民医院该疾病的门诊量接近暑期的两倍。据介绍,手足口病主要由肠道病毒引起,多发于5岁以下儿童。主要表现为手、足、口、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患者多伴有发热、咳嗽、流涕等普通感冒症状。

市人民医院感染科副主任医师蒋文秀表示,普通的手足口病可以自愈,严重的却可能引起脑炎、心肌炎、肺水肿等并发症,甚至致残或致死。若市民出现三天以上持续高热,或者惊跳、精神差、胃口差、心跳快等症状的,应及时就医。

同样于近期高发的另一病症是疱疹性咽峡炎。作为手足口病的“表亲”,疱疹性咽峡炎是以急性发热和咽喉部疱疹为特征的急性传染性疾病。“秋季温度适宜病毒生长,加上校园交叉感染,近期的门诊就诊量增加了10%左右。”该院儿科副主任医师严晓慧表示。

医生介绍,由于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都会引起皮疹,症状相似,很多家长在分辨时往往会出现误判。疱疹性咽峡炎的症状主要集中在口腔和咽喉部,咽痛明显,进食时疼痛加剧,会突发高热;而手足口病除了口腔外,症状还会出现在手、足、臀部等部位,咽痛相对较轻,部分可能无明显咽痛,多为中低热,家长要注意区分。

医生提醒,家长应督促孩子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出入公共密集场所佩戴口罩,平衡饮食、补充营养、早睡早起、勤加锻炼,做好个人卫生管控,提高孩子抵抗力。学校也要做好疾病监控,发现患病孩童,应及时隔离,降低校园交叉感染概率。

责任编辑:万韵菲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