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晨集团:铸就人才培养高地 激活高质量发展“一池春水”
本报记者 印牧欣
在江苏鸿晨集团有限公司的8楼,一方名为“鸿蒙学院”的天地,正悄然成为企业人才孵化的核心引擎。作为镇江市和丹阳市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试点先行单位,鸿晨集团近年来将人才视为最宝贵的资源,通过倾力打造“鸿蒙学院”这一综合平台,系统性地构建起覆盖全员、贯穿全程的人才培养体系,为企业提质增效和产业蝶变注入了源源不断的人才动能。
“‘鸿蒙学院’的设立,源于企业对未来发展的前瞻性布局和深层次的人才焦虑。”该企业培训部部长王高军表示,面对眼镜行业技术迭代加速、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态势,集团意识到,唯有拥有一支高素质、高技能的产业工人队伍,才能在变革中立于不败之地。
自2021年成立以来,学院便肩负起“赋能员工、服务产业”的使命,它并非简单的培训场所,而是一个集技能实训、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文化传承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围绕“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针对内部员工开展了从岗前培训到在岗提升,从生产技能、产品知识到市场营销、安全生产等多维度培训。截至目前,学院已阶段性开展内部培训超过400场,极大地提升了员工的综合素养。同时,学院的服务半径不断延伸,面向集团外部的客户、合作伙伴及行业从业者,提供了涵盖运营、技能、产品等内容的培训,累计培训人数已超过12000人次,实现了从内部赋能到对外输出、反哺行业的跨越。
“现在集团大力推行技术创新,通过‘鸿蒙学院’的培训,大家的关注点和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开始主动思考和琢磨工艺改进。”集团车房中心车间主任杭彬彬告诉记者,这不仅让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员工的成就感和获得感也大大提升。
自2021年全面推进产改工作以来,鸿晨集团的整体生产效率提升了27%。这一数据的背后,是“鸿蒙学院”培养下员工技能水平提升与自动化生产线升级形成的良性互动。近年来,集团高技能人才数量快速增长至600人,占2000名员工总数的三分之一;展示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文化墙,从2021年的一面扩展到如今的四面,成为企业人才沃土最直观的见证。
为了拓宽人才源头活水,鸿蒙学院还积极推进产教融合。2024年10月,推动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成立生命健康产业学院;2025年4月,双方进一步签署了“鸿晨眼健康奖学金”及“鸿晨眼健康大学生创业基金”合作协议。此外,集团还与丹阳技工学校等职业院校合作,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目前已累计有200名员工参与其中。
人才的活力能否持续迸发,关键在于激励机制。鸿晨集团构建了一套以价值创造为导向的激励体系,在保障职工在薪酬分配中的话语权的同时,将激励对象向“多劳者、善为者、技高者、创新者”倾斜。“职工们非常关注创新成果、发明专利和技能等级提升是否能获得相应的回报。”职工方协商代表、集团基片车间员工岑光远表示,通过集体协商确立的这套薪酬激励体系,有效地激发了大家安心留在企业、主动学习技能、积极创造效益的热情,达到了稳定队伍、吸引人才、促进发展的目的。
“接下来,我们将持续推动‘科创赋能、产业蝶变’走向深入,通过‘鸿蒙学院’这片沃土,持续培育视光领域的精英匠才,为丹阳乃至全国提高产业竞争力、汇聚发展新动能提供更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王高军说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