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向“美丽丹阳”新五年:
“十五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座谈会共商规划蓝图
本报讯 (记者 曾丽萍 通讯员 陶剑)为系统梳理当前生态环境治理成效与短板,明确未来五年生态环境保护重点任务及保障措施,15日下午,镇江市“十五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丹阳调研座谈会召开,会议系统总结了“十四五”期间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成效与经验,深入剖析当前存在问题,并围绕“十五五”时期生态环境保护目标、重点任务与工程举措进行了深入研讨。
会议指出,“十四五”以来,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在推动绿色低碳转型方面,单位GDP能耗下降率达5.1%,超额完成年度目标;开发区成功创成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项目年减排二氧化碳达20万吨。在污染防治方面,国省考断面水质优Ⅲ类比例连续三年达100%,PM2.5浓度持续改善,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保持100%,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率实现100%。生态修复与治理能力也显著增强,完成长江岸线生态修复、通济河连片整治等工程,基本建成“空—地—水”一体化智慧监测网络。在重点工程项目推进方面,全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共纳入57项重点工程,截至2024年底已完成33项,完成率为57.9%,预计至2025年底将累计完成55项,占比达96.5%。
会议聚焦“十五五”时期生态环境保护新形势、新任务,提出将以“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为主线,统筹推进水、大气、土壤和地下水系统治理。在水环境方面,将实施“三水统筹”,推进美丽河湖建设,全面补齐城镇污水管网、农村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短板,构建智慧水环境管控平台。在大气治理方面,强化产业结构与能源结构优化,推动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和VOCs深度治理,构建绿色交通运输体系,深化区域联防联控。在土壤与地下水防治方面,强化风险管控和源头防控,健全监测网络,推进“无废城市”建设与农业面源治理。
会议强调,“十五五”是全市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根本性改善、推进美丽丹阳建设的关键五年。各地各部门要坚持问题导向与精准施策,加快形成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为打造“智造名城、运河明珠”筑牢生态基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