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人”裴勇走稳农场增收路

核心提示: 金秋时节,稻浪翻滚,已进入灌浆结实期的秋粮散发着淡淡的稻香味。记者走进高新区横塘村“新农人”裴勇的水稻基地,只见这位年轻小伙正在水稻田头查看水稻长势,并落实落细后期田管事宜,以提升秋粮产量水平。

本报记者 须俊 通讯员 晓丽

金秋时节,稻浪翻滚,已进入灌浆结实期的秋粮散发着淡淡的稻香味。记者走进高新区横塘村“新农人”裴勇的水稻基地,只见这位年轻小伙正在水稻田头查看水稻长势,并落实落细后期田管事宜,以提升秋粮产量水平。

提起回乡种粮、甘当“新农人”一事,31岁的裴勇侃侃而谈。“这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也是新时代的召唤。我大学学的专业是医药专业,原本也想在大城市闯荡一番。但自中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农业农村正在发生喜人的变化。”他告诉记者,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发展绿色高质高效粮食生产前景广阔。父亲一直是村里的种粮大户,随着年龄渐大,有点力不从心,再加上平时种粮也缺人手,前几年,他就萌生了回家帮助父亲打理农田的念头。如今,在父亲的家庭农场外,他也流转了周边村庄农户的土地,组建了自己的家庭农场。

从大学生变身“新农人”,裴勇在农田实践中虚心学习,不仅学会种田技能,还向“慧种田”要效益。近几年来,他对原有农业机械进行了更新换代和提档升级,新添置了大疆牌最新款式的农用无人机等一批智能农机。这些先进的现代大型农机装备在自家农场发挥了显著优势,达到了省工节本和促进粮食增产的效果。此外,裴勇透露,通过“种粮+农机”服务,他们父子俩每年的种粮和农机社会化服务的总收入可达20多万元。

喜看稻菽千重浪,丰收在望喜眉梢。望着成片叶色浓绿、长势坚挺、渐次饱满的稻穗,裴勇满心欢喜:“今夏虽然遭遇持续高温天气,但是对水稻扬花期和秋粮生长的影响并不大。通过抓好各项田管措施和一喷多促工作,目前我农场的水稻长势不错。”

裴勇告诉记者,他的农场种植的140亩水稻,全部是南粳5055。尽管今夏水稻病虫害发生总体偏重,但由于他紧扣适期用药,采用农用无人机进行统防统治,不但有效防治了病虫害,还为秋熟稳产丰收夯实了坚实基础。当前在水稻灌浆期主要是干湿交替,因地制宜做好水浆管理。后期在水稻收割前,看天气状况,可能还需要再上一次水。如有台风过境,水稻田块需提前排水,防止倒伏。

责任编辑:吴淋淋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