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一美术家创作巨幅画作致敬先烈

核心提示: 为从历史中汲取前行的智慧和力量,市美术家协会主席徐俊用20余天的匠心坚守,潜心创作出一幅震撼人心的抗战主题巨幅画作,以艺术形式再现新四军在江南地区抗击日寇的英雄史诗,致敬烽火岁月中的先烈。

高1.8米、宽4.85米,以艺术形式再现新四军在江南地区抗击日寇的英雄史诗

我市一美术家创作巨幅画作致敬先烈

本报讯 (记者 曾丽萍 通讯员 孙国武 郭晓燕)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为从历史中汲取前行的智慧和力量,市美术家协会主席徐俊用20余天的匠心坚守,潜心创作出一幅震撼人心的抗战主题巨幅画作,以艺术形式再现新四军在江南地区抗击日寇的英雄史诗,致敬烽火岁月中的先烈。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历史车轮滚滚向前,现实事物纷繁复杂,我们唯有从历史中汲取前行的智慧和力量,才能更好地研究问题、推动工作、开创未来。”徐俊说,创作抗战画作的初心是“敬畏历史、致敬英雄”。为此,他以笔为媒、以心为墨,用20多天时间将80年前新四军在江南大地抗击日寇的英雄壮举,定格在一幅高1.8米、宽4.85米的巨幅画布之上。这幅画作生动再现了当年新四军在曲阿大地抗击日寇的英雄壮举,用艺术的力量唤醒红色记忆,以赤诚之心传承民族精神。

“创作抗战题材,不能仅凭史料想象,必须亲赴历史现场,感知那些被时间掩埋的细节。”谈起创作初衷时,徐俊语气中充满对历史的敬畏。为真实还原新四军新丰火车站战斗场景,他多次组织市美协会员赴新丰车站战斗遗址、贺甲战斗旧址等地采风调研。在新丰车站历经沧桑的老墙前,他聆听当地老人讲述新四军夜间突袭敌营的壮举;在贺甲战斗纪念碑下,他细致记录讲解员描述的战士军装磨损痕迹与战场硝烟的色调层次。他甚至将遗址处的落叶制成标本,绘制数十幅战地速写,竭力使每一笔色彩、每一个人物都最大程度贴合历史真实。创作期间,徐俊每天从清晨开始伏案作画,直至深夜,这样的高强度绘画作息,20余天里几乎没有间断过。

据了解,巨幅画作的创作难度不仅在尺寸,更在于如何通过构图传递战斗的张力。“既要展现硝烟弥漫的紧张氛围,又要突出战士们的英勇无畏,还要让观众从画面中感受到‘黑暗中的希望’。”徐俊坦言,在创作中,仅“战士眼神”这一细节,他就反复修改了5次,“最初画得过于凌厉,后来才意识到,当年的战士大多是20岁出头的年轻人,他们或许有过恐惧,但家国大义让他们把害怕藏进心底,眼神里更多的是‘必须赢’的坚定。”在画布的角落,一面淡淡的红旗格外引人注意——这是徐俊特意设计的“隐藏细节”。“这面红旗不用鲜艳的红色,而是用偏暗的色调,就像当年战士们心中的信仰,即便在战火中不那么显眼,却始终指引着方向。”徐俊说,希望通过这幅作品,唤醒更多人对红色历史的记忆,激发爱国情怀与和平信念。

徐俊的这幅巨幅作品,是市美协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策划的主题展览中的核心展品之一,目前已完成创作,即将参展亮相。记者获悉,市美协组织的抗战主题展览已有日程安排,整个展览将通过画作、采风手稿、历史资料等多种形式,打造一场“可看、可感、可忆”的红色文化盛宴,让观众在艺术欣赏中重温烽火岁月,在历史记忆中汲取前进力量。除了徐俊的巨幅作品亮相现场,此次展览还将汇聚全市50余位美术家的抗战题材作品,每位创作者都以“敬畏历史、致敬英雄”为初心,从不同视角展现丹阳乃至江南地区的抗战故事。“艺术源于生活,而抗战历史是我们这代文艺工作者最应该深入挖掘的‘生活’——它藏着中国人的骨气,藏着我们今天幸福生活的来路。”徐俊表示,市美协发起此次创作与展览活动,不仅是为了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更希望大家以艺术为桥梁,让年轻一代通过画作了解历史、铭记英雄。

责任编辑:吴淋淋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