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持续攻坚力夺秋粮丰收

核心提示: 眼下的丹阳乡村田野上,秋粮生产一派生机勃勃。记者在我市部分水稻基地探访时了解到,全市45万多亩水稻已全面进入灌浆期,广大种植主体正抓住秋粮形成的关键阶段持续攻坚,强化后期田间管理,力夺秋粮丰收。

落实精细化田管 实施单产提升行动

我市持续攻坚力夺秋粮丰收

本报讯 (记者 须俊 通讯员 玉兰)眼下的丹阳乡村田野上,秋粮生产一派生机勃勃。记者在我市部分水稻基地探访时了解到,全市45万多亩水稻已全面进入灌浆期,广大种植主体正抓住秋粮形成的关键阶段持续攻坚,强化后期田间管理,力夺秋粮丰收。

走进我市粮食生产规模化经营的最大主体——江苏年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这里的4000多亩水稻翠绿欲滴,整齐划一,呈现出根壮叶茂、结实丰满的壮观景象。秋风吹来,稻浪起伏,散发着淡淡的稻香。田埂四周安装的太阳能杀虫灯和种植的一簇簇能够诱杀水稻螟虫的香根草,就像守护绿色稻田的“卫士”。十多位农民正在一方糯稻田间开展“除杂”工作。“今年我基地的水稻通过精细化管理,目前长势良好。从半个多月前开始,我们就按照订单收购要求,组织工人对3000亩糯稻田块开展杂稻杂草的人工拔除工作,以保证糯稻的纯度、产量和品质不受杂稻等影响。”公司老总庄玉枫告诉记者,多年来,江苏恒顺有限公司与年丰农业基地建立了很好的订单协作关系,基地所产糯稻由恒顺公司包收购,每斤订单收购价格1.60元。

在访仙镇袁玉兴家庭农场,这里的1100多亩水稻也是长势坚挺,绿意盎然。“面对今夏以来持续出现的极端高温天气,我们在市、镇农业部门的指导下落实好各项田管措施,抓好水稻病虫害防治和一喷多促工作,夯实了秋粮增产增收基础。”农场主袁玉兴说,他今年种植了南粳108、南粳46和南粳5245等优质水稻品种,目前均已进入灌浆期。作为我市水稻单产提升的示范基地,袁玉兴表示,将抓实后期水浆管理工作,落实防灾减灾措施,继续发挥引领性示范性作用,示范带动周边种植大户的秋粮大面积均衡增产。

我市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工作,坚持稳面积、增单产两手发力,不断提升粮食稳产保供能力。面对今夏影响秋粮丰产丰收的持续高温干旱,市农业农村部门引导种粮大户和家庭农场结合中后期病虫害防控实施“一喷多促”行动,积极开展高温干旱气象预警和秋粮生产的科学指导,努力减轻高温热害影响。同时针对水稻病虫发生总体偏重的情况,层层发动,强化指导,紧扣适期用药,加大统防统治力度,全市水稻病虫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75%以上。围绕水稻单产提升行动,我市对今年种植面积50亩以上的水稻机插秧种植户,从推广高产优质食味品种、推广集中育秧、机插精确定量栽培、肥水精准调控、病虫绿色防控等关键水稻丰产技术入手,助力实现项目区单产提升水平较全市平均水平增产不低于5%。全市实施水稻单产提升的192个种粮大户和家庭农场项目区总面积6.2万亩。对单产提升的种植主体,将给予每亩50元的奖补。

“今年水稻苗情总体长势较好,由于我市粳稻种植大多以南粳5055为主,糯稻种植面积也居多,从目前情况看秋粮生长正常,估计高温热害对水稻的影响不太大。”市农业农村局粮作站专家提醒农户:水稻灌浆期要干湿交替,即灌一次浅水保持水层1~2天,自然落干3~4天后再上新水,保持清水硬板,以保证水稻后期土、水、气协调,提高抽穗灌浆期根系活力和叶片光合能力,增加光合积累,提高水稻结实率和千粒重。

责任编辑:周娜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