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更有温度的民生篇章

核心提示: 金秋九月,丹阳市民的“幸福清单”捷报频传!我市票决产生的40项2025年度民生实事项目正加速落地,其中9项已提前“交卷”,7项跑出“加速度”,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正从“规划图”变成“实景画”,让市民家门口的幸福触手可及。

书写更有温度的民生篇章

我市票决产生的40项2025年度民生实事项目正加速落地

本报讯 (记者 陈静)金秋九月,丹阳市民的“幸福清单”捷报频传!我市票决产生的40项2025年度民生实事项目正加速落地,其中9项已提前“交卷”,7项跑出“加速度”,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正从“规划图”变成“实景画”,让市民家门口的幸福触手可及。

文化大餐送到家门口,健康守护“银龄”无忧

“不用跑远路,在村口就能看到这么专业的演出,真过瘾!”在丹北镇某村的文化广场上,刚看完一场送戏下乡的村民李大爷笑得合不拢嘴。今年,我市“百场文化演出进乡村”项目已送出103场精彩大戏,超额完成年度目标,让文化惠民的清风吹遍乡野。

这份“文化暖意”同样温暖着城市的各个角落。与此同时,守护健康的“民生答卷”也格外亮眼。120555位老年人已享受到免费健康体检,任务完成率突破100%。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刚做完检查的王女士感慨:“政府把健康送到家门口,我们心里踏实多了。”同样提前完成的,还有妇女“两癌”免费筛查,两项筛查任务完成率均超100%,为女性健康筑起坚实屏障。

“一老一小”关爱升级,托起“朝夕”美好

从“小”到“老”,民生关怀无微不至。刚刚过去的这个暑假,20个爱心暑托班为超400名少年儿童撑起一片清凉的“绿荫”,解决了家长们的“看护烦忧”,孩子们在老师的陪伴下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对市民特别是老年人的关爱也在持续升温。开发区前艾安息堂完成维修改造,环境更整洁、服务更完善;新增的丹阳第三人民医院急救站点已投入使用,急救“触手可及”;水关路、练湖片区的老年人助餐点已开门迎客,热腾腾的饭菜香飘四溢,幸福里片区的助餐点改造也在紧锣密鼓进行中,让“舌尖上的幸福”更有保障。

城市“里子”更坚实,“堵点”“痛点”逐一破解

民生实事不仅温暖人心,更在悄然改变着城市的“里子”。约16公里的农村公路完成提档升级,村民出行更顺畅;凤凰路(吾悦广场-九曲河)的雨水管网改造完工,有效缓解了雨季内涝问题,遇到暴雨,市民再也不用“看海”了。

停车难一直是城市“顽疾”,如今也迎来好消息:全市已新增公共停车泊位310个,提前完成年度任务,为市民停车提供了更多便利。

加力冲刺,确保全年任务“满堂彩”

除了已提前完成的9项,还有7项实事正“超序时”奔跑:小剧场建设提升、儿童口腔疾病干预、援助就业困难人员、开发青年就业见习岗位等项目进展喜人,长江扬中河段应急治理工程也接近尾声。

市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紧盯年度目标,压实责任,全力推动其余项目提速增效,“我们的目标很明确,就是把惠民生的实事办实,把暖民心的好事办好,确保40项民生实事高质量‘满堂彩’,让丹阳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从文化滋养到健康守护,从“一老一小”关爱到城市功能提升,一项项民生实事如同涓涓细流,汇聚成河,正不断润泽着这座城市的幸福底色。丹阳,正用实实在在的行动,书写着更有温度的民生篇章。

责任编辑:周娜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