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堡垒麒麟村”:一个村庄的烽火记忆

核心提示: 在开发区建山其林村村口,一座石碑庄严矗立,“红色堡垒麒麟村”七个金色大字熠熠生辉。这座不朽的丰碑,在抗战胜利80周年的时代背景下,无声地诉说着一个村庄浴血奋战的往昔。

本报记者 印牧欣

在开发区建山其林村村口,一座石碑庄严矗立,“红色堡垒麒麟村”七个金色大字熠熠生辉。这座不朽的丰碑,在抗战胜利80周年的时代背景下,无声地诉说着一个村庄浴血奋战的往昔。

麒麟村(现其林村)位于丹阳城北约15公里。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寇铁蹄践踏丹阳,这个有着300多户人家的大村,几乎每家都曾遭受敌人摧残。据记载,1940年夏,日军包围村庄,逼迫群众指认共产党员和抗日分子。麒麟群众不动声色,无人屈服。十余村民当场惨烈牺牲。1941年,民兵殷金顺为掩护同志撤离不幸被捕,经受酷刑仍坚贞不屈,最终英勇就义。村民殷大海在长子殷长明参加抗日自卫队被捕牺牲后,将次子送去参加新四军。敌人恨之入骨,前后6次逮捕殷大海并严刑拷打,要他说出儿子的下落……

在无数血和泪面前,麒麟村村民与日寇有着深仇大恨。他们在党的领导下奋起反抗。本村青年殷序等人带领热血青年组建抗日自卫队,毁公路、断桥梁、锄汉奸、筹军粮,全力支援新四军。全村先后有80多人参加新四军,民兵自卫队发展至270余人,形成全民抗日的热潮。村里还建有秘密交通站和地下密室。村民袁锁柱家精心设计的地道曾多次保护新四军干部安全转移,军民鱼水情深可见一斑。

抗战胜利后,新四军北撤,国民党军队进驻丹阳,麒麟村遭受疯狂报复。1946年的一次大逮捕中,该村有42名青年被捕。数年间,几乎每家都有人被捕,其中三人受酷刑致死,数十人致残,被敲诈和掳掠的钱财无法统计,全村以大米抵押保释费就达3000石(合今180吨)以上。但麒麟人民从未屈服,他们坚持减租减息,抗丁抗粮,掩护游击队,铲除暗藏特务,谱写了一首首红色堡垒史诗。

1995年,丹阳市委、市政府建立“红色堡垒麒麟村”纪念碑,原江苏省副省长韦永义亲笔题字,背面镌刻烈士英名,周围苍松翠柏环绕。从此,这座碑塔蔚然而立,铭记着永不磨灭的红色精神。

八十年时光流转,烽火岁月已成历史,但麒麟村的英雄故事和红色精神永不褪色。站在纪念碑前,松涛阵阵,仿佛仍在传颂着那个年代的坚韧与忠诚。铭记,是对历史最好的致敬;传承,是对先烈最深的缅怀。这座红色堡垒的精神丰碑,将继续激励我们砥砺前行,共创和平美好的未来。

责任编辑:周娜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