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本”中的“邻里情”

核心提示: 网格工作细致入微,既要求精准,又不能失温度。去年以来,凤美新村社区通过一本小小的“微网格员日记本”,记录下群众的大事小事,以创新举措,将社区治理迈向共建共治共享新高地。

6b38af8018d8f07fc1c748210a082804

图为网格员在“日记本”上记录信息。 记者 吴琪 摄

本报讯 (记者 吴琪)网格工作细致入微,既要求精准,又不能失温度。去年以来,凤美新村社区通过一本小小的“微网格员日记本”,记录下群众的大事小事,以创新举措,将社区治理迈向共建共治共享新高地。

“这边装修还顺利吧?装修过程中要注意安全。”11日上午,凤美新村社区微网格员王康华听说辖区内有住户在装修,便及时赶来查看,关照工人装修注意事项。说完,王康华拿出一本日记本,在9月日历11日格子里,记下了户主的联系电话,临走时不忘交代一句“有问题我们及时沟通”。

王康华是凤美新村社区居民,退休之后便志愿当起了社区微网格员,平日里,街坊邻居有什么大事小事,她都留意在心里,定期向社区汇报,然而时间一长、事情一多,她就容易忘事,工作上摸不到头绪。去年以来,社区给每位微网格员发放了一本“日记本”随身携带,这样,大家的日常工作内容都能事无巨细地记录在本子上,一目了然。

“这里8月5日记录的是社区开展急救知识讲座;我们社区有两个空巢老人,这里记录的是我们夏天去家里回访。”王康华一边翻看手中的日记本,一边跟记者介绍。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平时工作内容她都会记录在对应的日期,这样一来,如果要回头查看或者年底总结,都方便许多,大大提高了她的工作效率。

在凤美新村社区,记者看到了微网格员们去年记录的日记本,与传统日记本设计不同,这些日记本一半是按照日历的样式,一半则是按照月历样式。“这本日记本,是我们为社区微网格员‘量身定制’的。”凤美新村社区社工谭韵斐告诉记者,社区目前共有20位微网格员,均是退休老人,虽然他们平日开展网格工作时,有些人也会随身带记事本或者便签纸张,但是信息记录往往比较混乱,没有章法,更不利于社区汇总。

“我们在日常入户走访中发现,许多老人家里墙上都喜欢挂那种大大的日历,一些特殊的日子会备注着事情,这给了我们启发。”谭韵斐介绍,“微网格员日记本”的设计迎合了老人记事的习惯,并且放大了每个方格,方便他们进行前期的简单记录。而另一半月历的设计样式,则是为了让网格员们可以进行事后补充。“比如他们遇到了一些突发事情,或者走访的居民比较多,信息比较杂,在前面进行简单记录后,他回到家可以进行补充和反思,等年底工作总结时,会更加有思路一些。”谭韵斐介绍。

“上午我和徐玉华两人值班时发现瓦工把宣传栏的字画弄下来了。”“今天晚上检查了楼道路灯,包括路面路灯,一切正常。”“晚上7:30十三幢三单元302室入户信息(采集),家中没人。”……翻开去年的“日历”,每一页都密密麻麻记录着微网格员们工作的琐碎日常,而在月历一栏,有的微网格员甚至增订了好几页信息。这一本本日记本,不仅凝聚着社区工作的精度和深度,更显现出基层治理的用心和用情。

未来,凤美新村社区将对微网格员开展进一步培训,让日记本记录形式更加丰富,比如针对重点人群进行特殊标记,不断改进工作方法,用创新举措打造和谐幸福社区。

责任编辑:周娜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