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曾丽萍)经过为期一个多月的空间升级改造,市图书馆于9月10日起恢复对外开放,全新亮相,为广大读者带来了耳目一新的阅读体验。据悉,此次改造以“功能分区更科学、服务体验更人性”为目标,通过全新的空间规划、智能化服务设施和更加舒适的环境设计,为读者打造集现代化、智能化于一体的新型阅读空间,不仅为市民提供了便捷的阅读环境,更成为推动“书香丹阳”建设的重要文化阵地。
记者昨日走进图书馆,温馨的灯光、舒适的座椅、整齐的书架映入眼帘。一大早,众多读者如约而至。在借阅区,还书的读者络绎不绝,工作人员有条不紊地对读者进行引导和帮助。馆内空间升级改造后,最受欢迎的当属二楼新开辟的自习空间。在社交平台上,这里的共享自习室,正逐渐成为新的 “打卡”点。
近年来,市民学习热情高涨,阅读氛围日益浓厚,图书馆的自习座位时常出现人满为患的情况。为进一步缓解自习座位紧张问题,此次改造重点对自习空间进行了拓展。市图书馆馆长孙晓说,“这次改造我们用全新的理念重新布局馆内空间,将原设于二楼的办公区域搬至三楼,在二楼全新打造了一个近400平方米的自习区域,营造沉浸式的学习环境,让图书馆成为市民的‘第二书房’。”据悉,该自习区域采用“分区管理”模式,涵盖三间独立自习教室及一个开放式大自习区,新增180个自习座位。每个座位均配备符合人体工学设计的座椅、独立阅读灯及电源插座,有效满足读者备考、写作、研究等多样化学习需求,致力为广大市民提供安静、舒适、高效的学习环境。
记者看到,改造后的图书馆二楼聚焦分众化服务,重点针对少儿读者与自习人群打造专属空间。其中,少儿馆专为0~14岁儿童及青少年设计,划分“低幼阅览活动区”“少儿借阅区”“少儿体验区”“悦读小屋”四大板块。空间以明亮活泼的色调为主,配备低矮安全书架、趣味卡通座椅,全方位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与探索欲。
作为全馆服务中枢,馆内一楼秉持“高效便捷、资源集中”的理念,改造后整合设有服务大厅、外借阅览区、期刊阅览区、视障阅览区、地方文献室等五大功能区域,可满足读者图书借还、咨询答疑、文献检索与阅览等多元化需求。“期刊阅览区大多是老年读者居多,这次改造我们将原设于一楼最西侧区域的期刊阅览区,调整至离入馆大门更近的东侧区域,让老年读者少走路,更方便。”孙晓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