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郡玉 通讯员 汤雯
从一家小五金厂起步,到如今成长为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龙头企业,江苏超力电器有限公司在三十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凭借持之以恒的坚守与创新,演绎了一场精彩的转型升级之变。近年来,企业在技术创新、智能制造和绿色发展等方面接连取得重大突破,展现出蓬勃向上的发展活力。在市场表现上,公司销售额连续两年实现30%以上的增速,彰显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技术创新:突破“卡脖子”难题,引领行业变革
“追求高质量发展与技术创新,是我们应对外部诸多不确定因素的核心力量。”超力电器副总经理吴竟启强调。作为一家专注于汽车热管理系统研发与产业化的汽车零部件企业,超力电器始终秉持“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这一理念,在过去十多年间,积极响应国家新能源汽车绿色、低碳、智能发展战略,实现了从电机电器到电子电器、从单一零部件到系统模块、从传统汽车到新能源汽车、从国内市场到国际市场的重大跨越。
公司通过联合高校和科研院所,围绕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和线控底盘执行器等领域开展全方位科技创新,先后研发生产了电动助力转向器、无刷冷却风扇、前端冷却模块、高压PTC水加热器等创新产品。目前,超力电器已成为上海大众、东风日产、长安福特等知名车企的一级供应商,同时为电装、法雷奥、马勒等行业巨头供应配件产品。
在创新成果方面,公司累计申报各类专利和软件著作权300余项,建成了通过国家CNAS认证的现代化实验室和江苏省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工程研究中心。旗下江苏超力散热器有限公司荣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称号,今年更获评“江苏省先进级智能工厂”,标志着公司在数字化转型与产业升级进程中迈出坚实步伐。
面对新能源汽车行业“三电”系统带来的热量控制难题,超力电器研发的热管理集成模块成功攻克技术瓶颈,已在东风岚图全新一代SUV知音上实现批量应用,并与东风日产、时代新安、长安汽车等多家主机厂开展深入合作,为产品提供丰富的应用场景与测试平台。
“这是一个产品更新换代极快的行业,稍有懈怠,就会被市场淘汰。”吴竟启如此形容行业竞争的激烈程度。正是这种“提前量”思维,超力电器早在2008年就前瞻性布局新能源汽车电动转向研发。2018年,公司成功突破热泵空调技术这一“卡脖子”难题。“热泵空调技术,简单来说,就是将制冷空调回路反向运用。”目前,该技术已成功为多家新能源车企配套。同时,公司自主研发的PTC水加热器结合PTC耐高压特性,确保电动汽车稳定供暖,具有高效、节能、安全等特点,已配套小鹏、理想、合众等新能源汽车头部企业。
智能制造:数字化赋能,打造行业新标杆
踏入超力电器的智能生产车间,充满科技感的场景映入眼帘:无刷电机总成装配线高速运转,平均每15秒就有一台无刷电机完成从上料到下货的全过程。过去需要16名工人流水作业才能完成的工作,如今仅需1~2名工人负责上料和下货,其余装配工序全部实现自动化操作。在产品检验环节,同样无需人工干预,机器自动完成检测,并将所有数据实时同步展示在产线的大屏上。
除了在硬件设施上加大投入,超力电器在软件层面也同步推进“智改”工作。公司聚焦硬件智能化改造与软件集成化应用的有机结合,通过更新组织架构、再造业务流程以及导入数字化技术等一系列举措,全面提升企业在设计、生产、管理和服务等各个环节的智能化水平。
目前,超力电器工业园三期项目部分产线已投产。该项目总投资3亿元,占地40.9亩,是超力电器全面布局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推动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举措。“工业园三期项目以建设智能工厂和绿色工厂为目标,致力于打造成为国内一流的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制造基地。”吴竟启介绍道。
双轮驱动:为持续创新与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
汽车行业作为百年产业,技术迭代速度始终处于高位,一款产品从研发启动到成熟量产,往往需要三至五年的周期。对此,超力电器始终保持敏锐的行业洞察力,紧密对接客户需求,提前布局技术储备以应对市场竞争。“我们通常需要为三到五年后的新产品做技术铺垫,这是持续滚动的过程。前期研发虽不直接产生效益,但却是避免被市场淘汰的关键投入。”超力电器研发负责人表示,基于这一战略认知,企业每年将约5%的营收投入研发,为技术创新提供稳定资金保障。
为加速技术转化与突破,超力电器积极搭建产学研合作桥梁。在科技部门的协调下,公司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苏大学、吉林大学等省内外高校建立深度合作,联合开展汽车热管理、线控底盘等领域的技术攻关,将高校的科研优势与企业的产业需求精准对接,推动创新成果快速落地。目前,公司已建成江苏省企业技术中心、江苏省电动转向助力关键零部件工程技术中心等多个省级研发平台,研发团队规模近300人,形成了一支兼具理论功底与实践经验的核心研发力量。
人才培育与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深度融合,是超力电器稳定发展的另一重要支柱。在产改推进中,公司构建了“党支部统一领导、行政主体负责、工会协调推进、团支部积极配合”的工作体系:通过规范工会建设与厂务公开,签订集体合同保障工人合法权益;将人才培养贯穿产改全流程,针对研发人才搭建科研攻关平台,针对产业工人开展技能培训与岗位练兵,形成“产改促进人才成长、人才推动产改深化”的良性循环。这种双轮驱动模式,既强化了技术研发的人才支撑,又提升了生产端的效率与稳定性,为企业持续创新与高质量发展筑牢了根基。
从最初手工加工零件,到如今拥有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汽车系统模块;从传统制造模式,逐步转变为现代智能制造模式,超力电器用创新与实干书写了汽车零部件行业的精彩篇章。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超力电器正稳步前行,向着更为广阔的发展舞台迈进。展望未来,江苏超力将持续加大在热管理系统高压电机、智能座舱及人形机器人用小电机、低空飞行器用高功率密度驱动电机等领域的创新开发力度,为产业强市战略目标的实现贡献更多力量,在新能源汽车赛道上,凭借深厚的创新“内功”,续写更加辉煌的发展传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