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三代从军志 一脉相承家国情

核心提示: 日前,曲阿街道应征青年柳泽宇顺利通过政治考核,即将奔赴军营开启军旅生涯。对柳泽宇而言,这不仅仅是个人的选择,更是一场跨越三代、延迟数十年的梦想成真。

本报讯 (记者 曾丽萍 通讯员 杨建军 张晓年)日前,曲阿街道应征青年柳泽宇顺利通过政治考核,即将奔赴军营开启军旅生涯。对柳泽宇而言,这不仅仅是个人的选择,更是一场跨越三代、延迟数十年的梦想成真。

柳泽宇的爷爷是戍边二十年的老兵,父亲曾因视力不达标与军旅梦失之交臂。如今,这根凝聚着三代人报国理想的“接力棒”,终于传到了他的手中。今年20岁的柳泽宇毕业于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眼视光技术专业,拥有高级技工与验光师证书,就业前景良好。“参军报国,就像是我们家的‘接力赛’。”柳泽宇说,爷爷柳金春是全家军旅梦想的播种者。1972年冬,柳金春毅然参军,奔赴黑龙江边防一线,在条件艰苦的珍宝岛地区驻防长达二十年,并于1989年因在执行一项异常艰苦的施工任务中表现突出,荣立个人三等功。自此,那些风雪戍边的故事,成为柳家最珍贵的记忆,绿色的军旅故事是柳金春传给子孙辈最珍贵的“传家宝”。“我常给泽宇讲珍宝岛的冰与火。”柳金春说。正是爷爷口中戍边卫国的自豪与坚守,在柳泽宇心中早早埋下了从军报国的种子。

其实,柳家的国防情结,深远而炽热。柳金春的大姐柳纪英曾在抗日战争期间冒险为敌后抗日游击队传递情报;大姐夫王贤小是原敌后武工队成员,英勇开展抗日斗争;二哥柳金福曾在条件艰苦的瑞安南济岛守卫海疆二十余年,同样荣立三等功,后以副营职转业……

时光荏苒,日月轮换。“一人参军,全家光荣”的朴素情怀在柳家每一个人心中深深扎下了根。柳泽宇说,从小他就喜欢听爷爷讲部队的事,觉得当兵是一件神圣又光荣的事情。“当兵辛苦两年,不当兵后悔一辈子。”这是柳泽宇的父亲柳斌常常对他说的一句话。原来,父亲柳斌和自己一样,从小就有军人梦。2001年,柳斌从江苏省人民警察学校毕业后也曾报名应征,却因视力未达标没能如愿。“没能穿上军装,是我这辈子最大的遗憾。”柳斌说,“但我一直相信,总有一天,我们家会有人再接这一棒。”

带着全家的嘱托和期待,柳泽宇坚定了前行的方向。毕业于眼视光技术专业的他,原本已有不错的就业机会,他的同学一毕业就被我市眼镜企业诚邀入职,月薪近万元。但当今年秋季征兵启动后,他毫不犹豫地报了名。“我爸当年因为视力不达标没能入伍,而我学的恰恰是眼视光专业——好像是一种特殊的缘分。”柳泽宇笑着说,“我希望自己不仅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军人,还能用自己的专业为部队战友提供视觉健康保障,为军队现代化尽一份力。”从战争年代的隐秘战线,到和平时期的边关海岛,再到新时代青年携技从戎——不同的年代,柳家人用不同的方式,践行着同样的家国担当。

家人的支持是柳泽宇最坚实的后盾。爷爷常说的“有国才有家,军队强大,人民才得享太平”,成为他坚定的信念源泉。柳金春退役后回丹,成为服务地方的税务干部后始终不改忠诚担当的本色。如今,他欣慰地看着家国情怀在孙辈身上延续。当他得知孙子体检、政审通过后,激动得一夜未眠。他郑重地拿出家里的旧相册,翻看那张1973年他在部队训练时和战友的留影,照片定格的是年轻的自己,更是柳家人的红色初心。“你到部队后,记得也让战友帮你拍点照片寄回来,增加我们柳家红色相册的厚度。”他对柳泽宇说,“部队是个大熔炉,能锤炼人、塑造人。愿你不忘根脉,听党指挥,成为一名优秀军人!”

据了解,我市今年秋季征兵中,有近200名像柳泽宇这样的青年报名应征,其中大学毕业生占比超七成,携技参军、高素质入伍正成为新趋势。而柳家祖孙跨越53年的参军接力,不仅是一个家庭的深情传承,更是千千万万丹阳家庭心系国防、奉献家国的真实写照。

责任编辑:姜耶妮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