珥陵镇:每一步发展都连着百姓的好日子

核心提示: 连日来,珥陵镇以市委十四届十次全会精神为指引,将“稳增长、惠民生、强治理”的要求融入发展实践,从车间厂房的繁忙生产到田埂间的农技服务,从民生工程的加速推进到镇村环境的精细改善,用一项项扎实举措、一个个实在变化,让全会精神落地为群众可感的“好日子”。

本报记者 郡玉 通讯员 珥宣

连日来,珥陵镇以市委十四届十次全会精神为指引,将“稳增长、惠民生、强治理”的要求融入发展实践,从车间厂房的繁忙生产到田埂间的农技服务,从民生工程的加速推进到镇村环境的精细改善,用一项项扎实举措、一个个实在变化,让全会精神落地为群众可感的“好日子”。

工业稳进:车间里的“增长密码”

走进珥陵镇的企业厂区,处处是火热的生产景象——冈田智能的研发车间内,数控机床功能部件攻关正酣,这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不仅作为江苏唯一代表亮相国新办中外记者见面会,深交所主板上市申请更已正式受理,1-8月纳税突破4200万元,以创新动能撑起发展脊梁;汇能重工的物流区里,运输车辆往来不绝,在手订单已排至2027年,“订单不愁、干劲更足”成了工人间的共识。

数据更印证着珥陵的发展底气。1-8月,珥陵镇一般公共预算税收收入6712万元,同比增长12.2%;规上工业总产值20.33亿元,增长13.1%,工业经济的“稳”与“进”,为全镇发展筑牢坚实根基。

农业提质:田埂间的“丰收保障”

“以前种粮靠经验,现在有农技专家上门教,心里更有底了!”拿到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的种粮户笑着说。珥陵镇把全会“夯实农业基础”的要求转化为具体行动:推进国家小麦单产提升万亩示范片建设,落地犁耕深翻还田、秸秆机械化回收等绿色生产模式,让1.5万亩秸秆变废为宝;组建粮油产业农业服务专班,开展5场农技培训覆盖400余农户,把科学种植技巧送到田间地头;697万余元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精准发放,不仅鼓了种粮户的“钱袋子”,更提了他们的种粮信心。

民生升温:家门口的“幸福答卷”

“卫生院住院大楼快好了,以后老人看病不用跑市区了!”在珥陵卫生院项目现场,主体已封顶的大楼进入内部装修阶段,预计10月底竣工、年底投用,将彻底解决群众“住院远”的难题。这只是珥陵镇兑现民生承诺的一个缩影:葛城遗址道路新建工程完工,既优化交通又为文旅发展铺路;云林安息堂维修改造9月初将完工,主体加固、设施更新让祭扫环境更庄重;朝阳河完成8万余方清淤,河水变清、岸线变美,傍晚散步的村民多了起来。

环境改善同样细致入微。丹金路两侧2.7公里污水管网新建工程全面启动,3660万元的污水处理厂二期进场施工,建成后日处理污水能力将新增5000吨;260余个垃圾房升级改造,3辆新清运车投入使用,村容村貌更清爽;珥中路翻新硬化后,村民骑电动车“稳稳当当”,出行更省心。

治理提效:发展中的“安全底色”

纵深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计划全年排查企业600余家次、实现隐患整改率100%;持续发力“智慧消防”三年行动,力争覆盖率突破90%;加快丹金溧漕河支流支浜水环境综合治理,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肥替代化肥等绿色种植模式,确保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率达80%以上,让天更蓝、水更清、环境更宜居……珥陵镇始终把“安全”与“生态”作为发展的底线。

该镇有关负责人介绍,珥陵将加快区域性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建设,推广稻麦新品种、新技术,力争核心区单产提升5%,通过电商直播打响特色农产品品牌;推进270余亩土地复垦、近1万亩土地流转,探索“村村抱团”“村企合作”拓宽村级增收路径。在市委全会精神的指引下,珥陵镇以“人人都是参与者”的劲头,把发展蓝图一笔笔绘成民生实景,让每一步前行都连着群众的好日子。

责任编辑:姜耶妮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