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王在信对着屏幕敬军礼。记者 马骏 摄
本报讯 (记者 马骏)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
今年96岁的抗战老兵王在信早早守候在电视机前。老人的视力大不如前,为了看得更真切,努力向前探着身子,家人见状赶忙将座椅往电视机前搬了又搬;老人的听力也不比以往,家人又将电视声量调至最高。家人在忙活,老人始终凝神注视着天安门广场上举行的盛大阅兵式。
当80响礼炮震彻云霄,当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仪仗队踏起铿锵有力的步伐,当一支支威武雄壮、装备精良的现代化方队走过天安门广场,老人举起微微颤动的右手,对着屏幕敬军礼,迟迟没有放下。“战友们,你们看到了吗?我们胜利了,我们的祖国现在强大了……”老人的嘴唇嗫嚅着,脸上满是自豪。
1929年,王在信出生于一个贫苦农家。日寇入侵后,残害百姓、打砸抢掠。少年时期的王在信目睹了无数百姓流离失所,也由此坚定了参军抗日的信念。1944年,王在信加入新四军,成为新四军盐城独立团二连的一名战士。同年8月,王在信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
1945年的一天,王在信所在连队奉命前往阻击敌军增援,与汪伪军及近600名日本鬼子展开激烈战斗。“那个时候,我们装备落后,弹药缺乏,想要得到好的武器,只能从敌人手中去夺。”王在信常会想,如果那时的武器再好些、再多些,那些战友也许就不会牺牲。
如今,80年过去了,当年烽火中的青年已近百岁。坐在电视机前的王在信,看着现代化的人民军队和自主研发的尖端装备,百感交集。当各式新型武器接连亮相,老人忍不住振臂高呼:“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这一刻,他仿佛又回到了十五六岁,成为了那个一心驱逐日寇,奋勇杀敌的小战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