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位于司徒镇的镜彩丹西环线之生态大道路段。记者 曾丽萍 通讯员 潘潇 吕银杏 摄
本报记者 曾丽萍 通讯员 潘潇 吕银杏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跃出地平线,翠叶掩映下,一颗颗水蜜桃沉甸甸挂在枝头,清新果香随风飘溢,一派好“丰”景。在司徒镇杏虎村,伴随桃农甜蜜的笑容,杏虎水蜜桃开始了它的新旅程。三小时后,带着露珠的杏虎桃出现在城市的各大超市…… 这一段极速旅程,始于一条焕新的乡村脉络——由司徒镇的杏虎路与高甸路,交织而成的“农路示范带”彻底激活了这条乡村动脉——春赏千亩桃花,夏摘杏虎鲜桃,走出一条农旅融合发展之道,将生态优势转化为路衍经济,从一朵花到一颗桃,从一条路到一座城,杏虎村用甜蜜产业,书写着乡村振兴的鲜活答卷。
俯瞰丹阳,一条条交织盘旋的农村公路连接着村庄农户、通达至产业基地,编织起了乡村振兴的“大动脉”,为当地发展注入了源头活水,带来了勃勃生机……2022年底,我市被列入江苏省农村公路建设示范工作支持县名单,重点围绕路网提升、路面升级、标识更新、景观提升、设施完善、“智慧”赋能等方面发力,在优化原有的东西环线基础上,我市又积极拓宽改造支线,为农村产业发展、乡村振兴奠定基础。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完成184条334.12公里建设项目,以路为笔绘出乡村振兴新图景。
特色产业,按下乡村经济增长快捷键
在延陵镇东皇村,夏收时节麦浪翻滚,一台台小麦联合收割机来回穿梭,收割、脱粒、粉碎秸秆等工序一气呵成,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三千多亩地只需要几天就收完了,这要是以前想也不敢想。”东皇村党总支书记束和平感慨道,“现在路修好了,种地都是机械化,种地的成本也降了不少。”
“我打心底里认同农路对产业、对村民的重要意义。这些年眼见着一条条烂泥路变成水泥路再变成柏油路,托起了东皇稻米产业,也拓宽了老百姓的增收路。”束和平说。传统稻米种植是村里的支柱产业,农忙时节的机械下田抢收、运输烘干作业都高度依赖村里的“机耕路”。近年来,在农路建设示范政策的支持下,东皇村坚持“产业在哪里,路就修到哪里”,优先规划农户集中的地块,相继完成9条农路6.3公里改造,实现农村公路“村村通”,保障了机耕路畅通,解决了稻米产业“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产业与农路的相互成就让东皇村村民的生产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像这样因路而兴、因路而富的故事在曲阿大地上还有很多:2024年,司徒镇访上线进行大中修工程,一座眼镜产业园支持稳岗就业1.36万人、服务跨境电商物流运输步入“快车道”;吕城镇新材料产业园新建了经四路、经五路等三条道路,优质的营商环境与便利的交通条件吸引了众多新材料科技公司在此“安家落户”……不断延长的农路按下乡村振兴“快进键”。
多元业态,绘就文旅融合新图景
“延陵有贺甲战斗纪念馆、柳茹贡氏宗祠,还有九里季子文化等,访仙有七峰湖,丹北有水晶山,现在乡镇的路好了,周末带娃‘乡村一日游’早已成为城里人的‘家门口’旅游常态。”市民贺女士说。
近年来,我市农村公路建设蹄疾步稳,走出了与现代农业、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融合提升的发展新模式,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全市以“镜彩农路 丹凤朝阳”为蓝图,编织出乡村振兴的金色路网,呈现“镜彩丹西、景美丹东、锦绣丹南”三大发展片区。
其中,“镜彩丹西”环线串联季子九里、贺甲烽火、柳茹古韵等文化地标,一条公路阅览千年文脉;“景美丹东”环线贯穿七峰湖碧波、水晶山森氧、黄连山步道,一路风光丈量生态画廊;“锦绣丹南”环线连接南翔生态园、张埝盐水鹅、白龙寺等文旅明珠,一程山水邂逅诗画田园……这些珍珠般的景点被农路串联成网,构建起“一路通、百业兴”的融合发展格局。
道路延伸之处,生态资源与特色产业相互赋能,田园风光与文旅经济无缝衔接,开发区祈钦村在2024年完成祈六路拓宽改造,解决了路段“堵车”难题,更凭借大湾水库和上湾水库的好风光吸引一批又一批游客进村游玩。可以说,“美丽经济”不仅提升了道路沿线绿化层次和镇村颜值品质,形成错落有致的农村公路绿化景观,也让农村公路完成了从田间小道到“美丽走廊”的华丽转身。近年来,我市农村公路沿线新增农家乐、露营地、采摘园等业态80余家,村民人均增收近万元,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活力。
城乡一体,跑出和美宜居生活加速度
“每年茶叶采摘季,村民都去茶园里帮忙,我们又多了份收入。”司徒镇屯甸村茶农老赵喜滋滋地说起了自己的农活安排,“屯茶”的“立体式”融合发展模式不仅让村里有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村集体增收约34万元,更是让村民多了一条增收“新路子”。正是农村公路促成了农村地区的环境优势、资源优势、经济优势、发展优势的深刻转化——放眼望去尽是整洁宽阔的沥青路、错落有致的农家庭院,村在景中、景在村中……处处呈现出生机和活力,曾经默默无闻的乡村,成了城里人向往的“诗与远方”。
老赵感慨道:“村里产业做起来了,路也修得平平整整,住在村里生活方便极了,既能吃上自己种的新鲜蔬菜,也能一出家门就坐上公交进城。”一场与“小叶子”的邂逅更吸引了一批年轻人返乡创业,共诉茶园禅语的惬意与美好。
乘着“农村公路示范建设”的东风,我市把农村公路建设与城市总体规划和城乡一体化规划纳入同一张发展蓝图,重点把镇村公交线路、校车线路、特色田园乡村以及“茅山福道”项目等道路列入规划,全市145个行政村公交覆盖率达100%,乡镇农村物流服务站覆盖率100%;接送农村中小学生人数3700余人。路网通达深度和覆盖广度进一步拓展。目前,我市农村公路总里程达2063.024公里,其中县道393.181公里、乡道802.183公里、村道867.660公里,沥青、水泥路比例达到100%,县道优良率达90.05%,乡村道优良率达到86.82%。
2063公里,“人享其行、物畅其流”的美好愿景正变成发展实景。农村公路建设,连通的是路,温暖的是心,振兴的是乡村,一条条乡村公路的延伸,正深刻改变着我市乡村的发展格局。丹阳正以路为笔,绘就着一幅经济强、农村美、群众富的崭新画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