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谢超
“智能制造绝非简单的机器替代人工,而是依托智能化、协同化和数据流彻底重构制造生态,让传统工业制造焕发全新生命力。”近日,在位于司徒眼镜工业园内的五彩司徕柏光学科技(江苏)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李功龄一边带记者参观个性化高端定制车房工厂,一边介绍。
“得益于我们的智能制造车间,平均一副定制镜片只需7个小时便能完成,公司每天可生产2000副镜片。”生产线上,只见机器有序运行,却鲜见忙碌的操作工。晶莹剔透的树脂片基被5轴钻石刀头精确切削,水花飞溅中,镜片成型。“定制镜片涉及眼科学、算法模型、精密制造等多学科,这样的变革,在过去是无法想象的。”李功龄说,全流程的数据分析和智能控制,让镜片从设计到成型的每一步都实现精密计算和严格监控,产品质量大幅提高。
数字经济时代,将庞大的工业增加值转变为更高效益的工业附加值,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成为必由之路。近年来,司徒镇结合自身实际,深入推进眼镜企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为全镇眼镜产业项目发展迈向更高层级提供了坚实支撑。
“开展‘智改数转’诊断是企业转型升级的关键一步。”司徒镇镇长朱梦盼介绍,所谓“智改数转诊断”是一个融合概念,是对企业进行的一次全面数字化和智能化检查,其本质是对企业“智改数转”的现状、能力、需求进行系统分析,由政府引导,帮助企业明确自身在智能制造和数字化发展中的位置、短板和方向,为后续转型升级提供科学依据。
“智能制造帮助企业节约了人力、资金成本,降低了残次品率,去年司徒镇经济发展部门为我们进行的‘智改数转’诊断,帮助我们进一步深入挖掘提升空间。”汇鼎眼视光集团副总裁蒋俊平说,上半年,企业被评为“2025年江苏省先进级智能工厂”,“智改数转”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随着生产需求的升级迭代,企业的ERP资源计划系统、MES生产制造执行系统、WMS仓库管理系统、CRM客户管理系统等全面更新上线,业务流程数字化水平显著提升。“目前,我们的智能制造车间一天能够生产2000多副定制镜片,全年量产50万副,但工作人员仅需6人。”蒋俊平表示,企业将加大在大数据分析领域的投入,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借力智能化、信息化助推企业向前发展。
不只是在生产制造领域,“智改数转”带来的变革还覆盖到企业员工,改变了传统工作模式。
“得益于‘智改数转’的强力推进,我们建立了SCADA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不仅能够实时收集设备运行数据,时刻保持可视化管理,还能自动调整设备参数,大幅提高工作效率。”江苏万新光学有限公司IT总监张辉说,“智改数转”已成为打破工作藩篱、提升工作质效的“神兵利器”。
尝到“智改数转”的“甜头”,万新光学计划持续稳步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形成生产组织、科技创新、物流仓储、订单交付等多个环节高效联动、互促互进的发展新格局。
“智改数转”不仅使企业“含智量”提升,还将大大提高企业“含金量”。李功龄介绍,下半年,企业投资1.5亿元的5G智能制造车间即将开工上线,“它可以使生产过程信息化达到100%,有效减少工作中的出错率,还能够快速追溯出错原因。”
万新光学、海昌隐形眼镜等一批智能化、数字化水平较高的企业脱颖而出,成为行业标杆;汇鼎光学、易佰得光学、五彩司徕柏光学等一批重点企业实现了生产流程的自动化、智能化,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得到了显著提升……在司徒,这样的场景越来越多,转型成效也愈发显著。
数据显示,2022年至2024年,司徒镇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1家、省级智能制造示范车间5家、省级绿色工厂1家、星级上云企业22家;今年上半年,新增省先进级智能工厂4家,3家企业通过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认定。
“‘智改数转’不是要求,而是需求。”朱梦盼说,站在时代更迭的浪潮中,司徒将继续向“高”攀升、向“新”突破、向“强”进军,以“智改数转”催生发展的最优增量,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推动眼镜产业焕新提速,助力司徒经济实现更高水平发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