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穗期病虫防治刻不容缓

核心提示: 目前,我市大面积水稻将陆续进入破口抽穗期,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穗期防病治虫夺丰收的关键时期。

本报讯 (记者 须俊 通讯员 素娣)目前,我市大面积水稻将陆续进入破口抽穗期,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穗期防病治虫夺丰收的关键时期。今年水稻穗期稻纵卷叶螟偏重发生、稻瘟病有中等流行的风险,对水稻生产威胁较大。为此,市农业农村局昨日作出专题部署,要求各地高度重视水稻穗期病虫害的防治,全面发动,切实打好以稻纵卷叶螟、稻瘟病、稻曲病等为重点的水稻穗期病虫第一次防治总体战,夺取秋粮丰收。

根据当前病虫发生趋势,市植保站专家综合气象趋势、品种抗性、生育进程等相关因素分析,预测今年水稻穗期稻瘟病存在中等流行的风险。其预报依据:一是气候条件有利于病害发生。根据气象部门预测,8月底、9月初和9月上旬分别有降雨过程,与我市大面积水稻破口抽穗期吻合,有利于稻瘟病病菌的侵染;水稻灌浆期降雨的不确定性,也给稻瘟病流行带来了风险。二是主栽品种抗性不强。今年我市南粳5055、南粳46等南粳系列品种及扬粳糯2号等糯稻品种种植面积相对较大,这些均为中感以上品种,对稻瘟病的抗性普遍不强。三是生育期不整齐增加病菌侵染概率。据栽培部门预测,我市水稻大面积适期播栽的品种主要集中在8月底至9月初破口,但部分早栽早熟品种,目前已破口,部分播种迟的直播稻田9月10日前后才能破口,破口期拉得长,遇阴雨天气的概率高,有利于侵染。由于稻瘟病只能预防,因此对该病的防治绝不可以麻痹大意,要在破口初期和齐穗期做好两次预防工作,一旦错过防治适期,将可能造成严重危害。

稻纵卷叶螟方面,根据田间赶蛾情况,五(3)代稻纵卷叶螟自8月中旬末进入蛾峰后,蛾峰期较长,且与六(4)代重叠发生,目前部分田块蛾量仍处于上升期,亩蛾量大多维持在600~800头。8月25日市植保站踏田调查,发现蛾量高的田块亩蛾量达6000头左右。预计8月29日前后进入卵孵至低龄幼虫高峰期,六(4)代稻纵卷叶螟达偏重发生程度,局部田块大发生。稻曲病方面,我市种植的品种以南粳系列为主,大多为优质晚粳,均为粗秆大穗型品种,对稻曲病抗性普遍不强。若后期气候条件适宜,将有利于显症,预计稻曲病为偏轻发生。纹枯病方面,目前纹枯病仍处于上升期,据市植保站8月25日大田普查,见病田块率已达66.67%,平均病穴率6.8%,部分防治不到位的田块病害上升较明显,已开始危害水稻功能叶。预计纹枯病仍将达中等至偏重发生。稻飞虱目前系统调查和田间普查虽然均未查见成若虫,但需密切关注后期迁入动态,一旦出现补充迁入和有利于褐飞虱发生的气候条件,褐飞虱仍有加重发生的可能。其他病虫方面,大螟和二化螟8月份以来持续见虫,预计9月上旬中期进入卵孵化期,可结合穗期病虫防治做好兼治工作。

针对今年水稻穗期病虫发生的严峻形势,市农业农村局要求全市各地和广大种植户按照主治稻纵卷叶螟、稻瘟病、稻曲病,兼治纹枯病、稻飞虱、螟虫等其他病虫的防治策略,对所有水稻田务必坚持“预防为主、统筹兼顾、突出重点、药肥混喷”的原则,做好穗期病虫防控工作。防治时间是在8月底之前,完成穗期病虫第一次防治,已开始破口的田块尽早用药。防治药剂:稻纵卷叶螟可选用甲维·茚虫威、多杀·茚虫威、氯虫苯甲酰胺·茚虫威等药剂;稻瘟病可选用三环唑、稻瘟酰胺等药剂;稻曲病、纹枯病可选用嘧菌酯、戊唑·嘧菌酯、肟菌·戊唑醇、井冈霉素等药剂;稻飞虱可选用烯啶虫胺、吡蚜酮、呋虫胺等的复配剂及氟啶虫酰胺等药剂。一江一河及沿线支流和绿色防控展示片要积极推广生物农药,防治稻瘟病可选用春雷霉素及其复配剂,防治稻曲病和纹枯病尽量选择井冈霉素,防治稻纵卷叶螟可选用多杀霉素、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乙基多杀菌素等药剂,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

为确保水稻穗期病虫防治效果,市植保专家提出,要坚持农药交替轮换使用,并按农药标签标注的使用方法和剂量使用。防治时,应做到先上水后用药,药后保持3~5天左右的水层。用药后,若在6小时内遇雨,要及时进行补治。要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严禁使用高毒农药及其复配剂,严禁使用未在水稻上取得登记的农药。不推荐使用噻虫嗪、啶虫脒、吡虫啉、噻嗪酮等抗性水平高的药剂防治水稻生长中后期稻飞虱。用药时注意蚕桑和水生生物安全,药后注意水浆管理,田里的水不要直接放入池塘内。若使用植保无人机进行飞防,用水量不少于2升,并且要添加沉降剂等飞防专用助剂,且飞行高度不高于水稻1.5米,以防雾滴漂移降低药效。配药时要做到二次稀释,药后做好农药包装废弃物的回收,保护生态环境。

市农业农村部门还特别提醒农户,若遇高温天气,一定要避开高温时段用药,在确保人身安全的前提下进行田间作业,并控制作业时间。要关注破口抽穗期天气预报,若破口抽穗期遇雨要抢雨前或雨隙用药。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