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游客在大棚内喜滋滋地展示自己采摘的火龙果。记者 邹亚俊 萧也平 通讯员 陈新辉 摄
本报记者 邹亚俊 实习生 钱易安
眼下正值火龙果丰收季,在司徒镇的谷田家庭农场,“蜜宝”红心火龙果迎来采摘高峰,依托物联网大数据平台等智慧农业种植技术,今年这里的火龙果产销两旺,为果农带来“甜蜜”增收。
走进谷田家庭农场的温室大棚,只见碧绿带刺的蔓条上,结满了一颗颗硕大饱满、鲜红多汁的火龙果。游客顶着烈日穿梭其间,拿着剪刀挑选成熟的果实,品尝这份独特的甜蜜。“我是专门从镇江赶过来,这里的火龙果是自然成熟,甜里带点微酸,口感特别好,吃起来特别爽口。”正在大棚内采摘的游客富女士说,在这里不仅能品尝到美味的火龙果,还能体验自己采摘的乐趣,每年这个时候她都要选个周末,带家人一起来采摘游玩。
据悉,目前,谷田家庭农场火龙果种植园种植面积达50亩,全部采用现代数字化种植模式,大棚运用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通过物联网大数据平台对每一个种植大棚进行科学管理。“全程机械化生产、智能化管理系统,是现代农业的标配,也是我种植火龙果的秘密武器。”在农场的办公室,农场负责人毛丹边操作电脑边告诉记者,通过这个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大棚内果树各项生长要素,在线给火龙果浇水、施肥,不但节省成本,还提高效率,用起来很方便。
除了物联网大数据平台外,在火龙果种植大棚内也科技感满满。每个种植大棚内都有记录光照、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各项指标的电子显示屏,大棚里面还安装了传感器、控制器、摄像头等设备,工作人员可通过电脑和手机实时监控火龙果长势和生长环境各项指标,并随时对相关指标进行调节,实现种植管理智能化和自动化。
“像今年雨水少,每当土壤缺什么元素的时候,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就会自动报警提示我们,这里50亩的大棚只需要半小时就能完成精准灌溉。”毛丹说,正是得益于科技的加持,今年火龙果每亩较去年增产150公斤,花青素含量显著提高,第一批4000公斤火龙果一个星期就销售完毕,预计今年火龙果总产量超3万公斤,销售额突破45万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