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吴敏正和孩子一起整理摊位。 记者 帅莹 贺丽华 摄
本报记者 帅莹 贺丽华
晚上6点30分,南二环大桥下的夜市人潮涌动,烟火气十足。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一个售卖自制卤味的摊位吸引了记者的注意,摊主是一对母子,他们忙碌的身影和脸上洋溢的笑容,成为夜市里一道温馨的风景线。
“原味和酸辣的鸡爪各给我打包一份。”“好嘞!”随着与顾客的一段对话,摊主吴敏小心揭开容器上覆盖的保鲜膜,麻利地将食物夹出装盒,她的儿子则负责打包装袋,二人配合默契。“夏天温度高,卤味既能下酒又能当追剧小零食,在夜市上挺受欢迎。”吴敏介绍,自己是一位全职妈妈,此前有过一些摆摊经验,因此在选品上颇有心得,“口味方面都是自己琢磨着做的,也会根据回头客的评价及时调整。这里人流量集中,备货基本上每天能卖光,一天的营业额在700元左右。”
吴敏告诉记者,来夜市摆摊一方面是为了赚钱补贴家用,另一方面则想让有些内向的孩子得到锻炼。“我们来这里摆摊差不多半个月了,起初孩子不太情愿,只帮我做一些整理摊位、补充食材的工作,几乎不开口和顾客交流。”吴敏说,现在孩子不仅能有条不紊地介绍口味、报出价格,还会在忙碌的间隙,提醒她多休息,自己主动承担起卖货的任务,“孩子的胆量和沟通能力都得到了不小的提升,已经成为我的得力助手了,这对我来说是意外的收获和惊喜。”
蓬勃发展的夜市经济,不仅点亮了城市的夜晚,也为许多像吴敏一样的普通创业者提供了一个奋斗空间。“摆摊的门槛低,但人气高,只要东西好,待客热情周到,生意就不会差。”吴敏笑着说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