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城井园村:天籁葡萄的甜蜜密码

核心提示: 烈日炎炎,骄阳似火,吕城镇井园村的田垄间却飘来阵阵沁人果香,为炎炎夏日送来一丝清凉。

本报讯 (记者 韩笑) 烈日炎炎,骄阳似火,吕城镇井园村的田垄间却飘来阵阵沁人果香,为炎炎夏日送来一丝清凉。7月中旬以来,吕城镇天籁葡萄合作社迎来丰收盛景——藤蔓间垂坠着串串晶莹饱满的果实,宛若紫玉缀满枝头。这个被吕城人誉为“葡中明星”的品牌,因为种植户用14年光阴坚守有机种植之道,不仅培育出了口碑,更酿就了带动乡邻共同致富的“甜蜜经济”。

走进天籁葡萄合作社的种植基地,只见50多个大棚整齐排列,棚内藤蔓交错间,合作社负责人路红英正穿梭在葡萄架下,轻巧利落地剪除串中被鸟啄过的残果——这是她每天必做的“精细活”。

自2011年起,她开始在天籁农庄内进行葡萄种植,发展到如今占地30余亩专门的合作社,种植了夏黑、晴王、巨峰、红颜、金香1号等5个品种,其中夏黑与晴王作为主打品种,凭借稳定的口感常年占据销量榜首,年产量达10万斤左右。“一开始我就认准有机种植,田间管理半点不敢含糊。”路红英说,正是这份“较真”让她的葡萄粒粒饱满、甜润多汁,成了消费者口中的“放心果”。

在一众品种中,被老顾客亲昵称为“金香玉”的金香1号,是合作社当之无愧的“明星”。“这果子吃起来有股奶香,甜丝丝的还多汁,口感独特。”路红英提起它,眼里藏不住笑意。但这份独特背后,是八年如一日的坚守——金香1号成熟后极易裂果,80粒一串的葡萄修掉裂果后往往只剩四五十粒,稍不注意就成不了商品果。加上保鲜期仅三天,运输稍远就“掉链子”,省内鲜少有人敢种。可路红英偏看中它的潜力,硬是用4个大棚坚持培育,严格控制亩产在2000~3000斤,让这娇气的品种成了合作社的金字招牌,带动了整体销量稳步上涨。

葡萄娇贵,管理更需下功夫。因果实易掉粒、不耐储,单是日常修剪、采摘就需要6~8人打理。路红英日常会雇请井园村的村民劳务,给他们带来实在的收益。“在家门口除除草、剪剪枝,一年能挣一万多,挺好!”村民姜小宝的话里满是满足。在合作社门口,还有一块紧跟时事的丹阳“村BA”宣传牌子格外引人注目。“天籁好葡萄,冠军没得跑。”路红英表示,作为吕城镇的农业品牌,也要为自己所在地的代表队加油助威。

责任编辑:王琳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