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王丹 陈晓玲 通讯员 王凝)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娱乐已不再是年轻人的专利。越来越多的老年人转而使用智能设备,并积极学习使用社交软件、短视频平台和网络购物应用。然而,在享受数字生活便利的同时,不少老年人也出现了过度依赖手机的现象——他们日均使用时长超过十小时,沉迷于追剧、网购、直播和手机游戏,成为典型的“银发低头族”。这种现象引发了子女对父母健康的担忧。
智能手机的普及打破了年龄界限,曾经依赖按键机的老年人,如今熟练游走于社交软件、短视频平台和网购世界。市民谢女士的母亲便是典型:几年前还以“年纪大、学不会”为由拒绝接触智能手机,如今却能熟练刷短剧、逛直播间,日均在线时长超过8小时。“她现在刷起‘霸道总裁’短剧根本停不下来,带孩子时也捧着手机,连孩子的视力都从5.1降到了近视175度。”谢女士的无奈,道出了许多家庭的共同困境。
类似的场景在不少家庭上演。市民赵先生坦言,父母三餐后便各自捧着手机刷视频,曾经的茶余饭后聊天、散步等家庭活动已被取代,甚至家人沟通都依赖微信。更令人担忧的是,深夜一两点,老人房间还常亮着手机屏幕的微光,“不是反对他们用手机,但凡事得有个度。”赵先生多次劝说,却屡屡引发争执,老人甚至认为子女“干涉自由”。
采访中,多数市民表示身边存在“网瘾老人”:有人沉迷直播间“秒杀”,囤积大量闲置商品;有人熬夜打麻将类手游,为虚拟道具充值;有的老人沉浸在直播间,飞机、跑车天天刷;还有人频繁拍摄生活视频,吃饭、散步都要举着手机记录。
这种过度沉迷,正悄然侵蚀着老年人的健康。市第三人民医院眼科副主任医师周玉指出,老年人群本就是白内障、青光眼的高发群体,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会加剧眼疲劳,导致干眼症风险上升30%以上,还可能加速原有眼病的恶化,“门诊中,因过度用手机导致视力骤降的老年人明显增多,有的甚至出现视网膜病变。”
睡眠障碍是另一大隐患。该院神经内科主治医师陈冬冬解释,手机屏幕发出的蓝光会强力抑制褪黑素分泌,而老年人本就因生理退化存在睡眠浅、易醒等问题,熬夜刷手机会进一步扰乱睡眠节律,“长期睡眠不足会导致免疫力下降,诱发血压波动,对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的老人而言,相当于‘雪上加霜’。”
躯体损伤同样不容忽视。老年人颈椎、腰椎功能退化,长时间低头刷手机会导致颈椎曲度变直、椎间盘突出,引发肩颈疼痛;久坐不动则会增加骨质疏松、静脉血栓的风险。此外,频繁滑动屏幕还可能导致指关节劳损,不少老人因此出现“手机指”(腱鞘炎)。
值得关注的是,过度沉迷手机还可能引发心理问题。部分老人因缺乏社交,将手机视为唯一精神寄托,一旦被迫减少使用,便会出现焦虑、烦躁等情绪,甚至诱发家庭矛盾。
如何引导老年人合理使用手机?对此,心理专家建议,子女应多陪伴老人参与户外活动,培养种花、下棋等线下爱好;社区可开设智能手机使用课程,不仅教操作,更要普及健康用机知识;平台也可推出“老年模式”,自动限制使用时长,减少低俗内容推送。 智能手机本应是丰富老年生活的工具,而非影响健康的“枷锁”。让“银发族”在享受科技便利的同时,守住健康的底线,需要家庭、社会、平台的共同努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