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剪老李

■ 蒋文汇

快剪老李是在这片广场摆摊理发的一位老人。

偶遇老李,缘于那晚的一次散步。九曲河边的步道上,已经是人头攒动了。只见人们或三五成群,漫步街头;或牵手相携,闲庭信步。其间也有人快步疾走,匆匆向前,大家都在尽情享受这初夏傍晚的惬意。

当我和妻子行至河边的广场休闲区,眼前豁然开朗起来,这里早已是人影绰绰、人声鼎沸了。临河的宽阔广场上,华灯璀璨,把广场照得如同白昼。一群大妈排着一列列纵队,占据了广场的中心,队伍前台阶上放置的音箱,播放着铮铮音乐,节奏动感强烈。在台阶上领舞者的带领下,大妈们正在跳着健身操。只见她们送胯扭腰、举肩摆臂,一个个犹如花蔓抖擞龙蛇动,颤颤而又栗栗,尽显生命的活力……

沿着台阶上行,便来到了上层广场。 这里虽不及下方明亮,却别有一番韵味。远处马路上几盏路灯传递过来缕缕微弱的光,使广场上朦朦胧胧的。这片广场上,又是一群大妈,伴随着悠扬舒缓的乐曲,轻移莲步,舞姿柔顺,一个个恰似风拂烟柳凌波去,款款而又翩翩,为这夜色添了一抹温婉的诗意……

在一上一下两片广扬之间以及周边,有穿梭嬉戏的孩童,有零散的小摊,有散步逗留看热闹的老人,还有在绿化带支起音箱唱歌的发烧友……奏响着一曲城市的夜之乐章。

拾级而上,穿过人流,我突然看到在那间便民服务小屋旁,支着一个毫不起眼的快剪小摊。说是小摊,不过是一把旧的理发椅,旁边立着个简易置物架,上面简单摆了几个理发的工具,仅此而已。 一盏昏黄的小灯,倾洒下柔和光晕, 将这一方小小角落与周遭喧嚣夜色温柔相隔。一块手写的“快剪10元”纸牌,歪歪斜斜地靠在椅边,质朴又直白,似在向过往行人打着它的招呼。

走近了,才看清摊主是位五六十岁的老人,他微微曲着腿,弓着腰,正专注地为一位大爷修剪头发。他的动作干净利索,那小小的剪刀稳稳地夹在指间,一下一下,发出清脆的“咔嚓咔嚓”声。我不由自主地摸了摸自己过长的头发,这些日子忙碌,一直没顾得上打理,此刻看见这快剪小摊,顿时来了兴致,便拉住了妻子,决定体验一番。

“师傅,剪个头。”我轻声招呼。

“好嘞,您稍等。”他抬起头,眼中含笑,“马上就好。”

等待的间隙,我打量着他的工具。剪刀和梳子都擦得锃亮,整齐地摆放在工具箱里。折叠椅虽然旧了,却擦得很干净。镜子上方贴着一张泛黄的便利贴,歪歪扭扭地写着“老李快剪”四个字……

“好了,您请坐。”老李利落地抖落围布,轻轻搭在我身上,“想怎么剪?”

“简单修短些就好。”

“好嘞。”他拿起喷壶,细密的水雾均匀地洒在发间,剪刀贴着耳际游走,冰凉的触感让我微微一颤。从镜子里,我看到他的眉头轻蹙, 眼神专注,神情是那么认真,仿佛正在雕琢一件精妙的艺术品。

“师傅,晚上还出来挣钱啊。”我随意搭着话。

“呵呵”,他轻声笑了笑,声音好像夜风拂过树叶发出的沙沙声,“在家闲着也是闲着,又不爱看电视刷手机,更不打牌搓麻将,睡觉又晚,就出来摆摆摊,权当看看广场舞听听音乐,顺带着挣两个外快,添两个酒钱。”

“这倒也是,生意看着还不错嘛!”

“一般吧,好的时候一晚上也有十来个生意,不好的时候一晚上也碰不到一个。”他边修剪边说,语气平淡得就像在讲述别人的故事,“反正也不指着这个,有就挣点,没有就当歇着了。”

从容、淡定,一如他手上的动作。

暮色渐深,他的影子投在地上,随着动作不断变换着形状。此时,我的耳朵里依然充斥着广场舞的音乐声,节奏快的、节奏慢的,夹杂着孩童的嬉戏喧闹,竟是那样的和谐,那样的悦耳,就如同小城人家锅碗瓢盆的日常交响,从容而又悠然。而这,不正是生活最本真的模样吗!这应该是这座城市最动人的底色了!

“好了,您看看满意不?”他取下围布,轻轻抖落碎发。

我对着镜子端详,头发剪得清爽利落,一点也不输那些高档的理发店啊……

回家的路上,我轻抚清爽的短发,仿佛卸下了一身的疲惫。马路两旁的路灯洒下了斑斑驳驳的光影,那些跳舞的大妈,那些散步的老人,还有如“快剪老李”一般普通平凡的人们,他们的形象不断地在我的眼前浮现着、闪烁着。我知道,他们都在用纯朴与豁达,裁剪出生活的从容,让每一个为生活奔波的灵魂,在喧嚣尘世中找到了慰藉,寻得了归处。正是这一个个如繁星般散落于城市各处的微小身影,点亮了城市,汇聚成了城市生生不息的力量,支撑起了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