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王晶)“以针代笔,以线为色,似绣非画,绣外绘中”,描绘的就是我市非遗“乱针绣”。22日晚,在2025国际儒学与中华文化师资班的非遗课堂里,27位来自世界各地的学员们汇聚一堂,感受乱针绣的非凡魅力。
“正则绣,名为绣,实为画”“Zhengze Embroidery,name as embroidery but actually a form of painting”……课堂上,正则绣第三代传承人石丽君为学员们讲解乱针绣技艺的精髓,同时,一旁的主持人用流利的英文为大家翻译。正则绣,又名乱针绣,其色彩丰富、立体感强、针法自由,打破了中国刺绣的传统格局,2006年被公布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市一张亮丽的城市名片,也是“绣娘”石丽君的毕生所爱。在作品展示环节,无论是丝线颜色的选取,还是色彩块面的分布,抑或是每一针的走向,都带给学员们极大的震撼,让他们惊叹不已。
对乱针绣有了初步了解后,外国友人们跃跃欲试,纷纷拿起针线,开始自己动手在团扇上绣一片竹叶。穿线、打结,石丽君认真指导着每一位学员。外国友人们静下心来,沉浸在乱针绣的世界里,不一会工夫,就有人完成了一片叶子。“乱针绣真的太美了。”西班牙留学生托雷开心地说,“今天的体验活动很难忘,在感受中国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也看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据悉,师资班的举办是国际儒学联合会与北京外国语大学推进战略合作的重要内容之一,自2018年开始走进丹阳,培养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一大批跨文化学者,促进了国际儒学与中华文化的世界传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