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口”的暑托班 托起缤纷童年与安心一夏

5898cbaebc11b855897df5b7cd40abf4

本报记者 云莹 通讯员 云宣 尹媛洁 文/摄

暑期“看护难”如何破题?安全、快乐、有意义的假期怎样实现?高新区各社区积极行动,一系列精心打造的暑期托管项目火热开启。“家门口”的暑期服务,不仅有效缓解了家长的后顾之忧,更通过丰富多彩的课程体系、专业可靠的师资力量和完善的安全保障,致力于让孩子们远离“屏幕依赖”,在集体生活中拓展兴趣、培养能力、提升素养,度过一个充实、安全、快乐且收获满满的暑假。

华都锦城社区:“小雏鹰”夏令营开启多彩暑期之旅

为丰富辖区内青少年的暑期生活,近日,华都锦城社区联合丹阳市爱心义工社和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不忘来路,始知归处”红色资源育人实践队开展的第八届“小雏鹰”暑期夏令营在华都锦城社区精彩启航,本届“小雏鹰”暑期夏令营为社区青少年带来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课程,涵盖专注力训练、爱国主义教育、安全自护知识、中华饮食文化及新能源汽车发展等内容,助力青少年全面发展。

首次课程以互动教学方式展开。团队成员通过问题导入、游戏互动、舒尔特方格训练等,循序渐进地引导孩子们认识注意力问题,掌握提升专注力的方法。课堂上,孩子们积极参与讨论,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到了实用的专注技巧。

精心设计的课程体系,为社区青少年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暑期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青少年的综合素质。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夏令营将以更多丰富多彩的活动与课程架构,陪伴孩子们度过一个充实的夏天,助力他们健康成长。

白云街社区:“蓓荷暑托班”多重保障打造安心快乐营

7月14日,白云街社区“蓓荷暑托班”正式开班,首日课程以活力四射的体育活动和创意十足的美术课堂拉开序幕,为孩子们带来充实而快乐的暑期初体验。

“‘蓓荷暑托班’是公益性质的暑托班,开设了内容丰富的课程。”白云街社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暑托班面向社区双职工及困难家庭,提供全额补贴。后续市第三中学、实验幼儿园教师志愿者也将参与进来,为孩子们提供涵盖体育、艺术、科普等多元趣味课程,让孩子远离“手机依赖”,在集体活动中培养社交能力与健康习惯。

安全是家长最关心的问题,“蓓荷暑托班”设立在白云街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三楼活动室,社区干部主动担任安全员,志愿者团队均通过背景审核和应急培训,家长接送必须通过实名审核,确保孩子们假日活动安全。

为孩子们提供各类多元化趣味课程,助力孩子全面发展。白云街社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希望解决双职工家庭‘看护难’问题的同时,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乐,度过一个有意义的假期。”

紫竹园社区:“童”系列多元课程,托起精彩一“夏”

为切实缓解中小学生家庭暑期“看护难”问题,7月14日,紫竹园社区在共青团丹阳市委员会、云阳街道团工委的指导下,联合浙江大学求是学院及辖区公益组织,开设的公益暑托班拉开了序幕。

紫竹园社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暑托服务面向辖区内看护有困难的家庭,重点关爱8周岁~14周岁的困境青少年、社区留守儿童、外来务工人员以及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子女,以实际行动减轻育儿负担,同时助力孩童在集体生活中培养社交能力,在多元课程中发展兴趣爱好。

为保证学生安全,暑托班设立在紫竹园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一楼活动室,配备“经验教师+专业社工+大学生志愿者”师资力量,严格执行每日签到、签退制度,确保孩子们学得安心、家长托得放心。

暑托班课程包含“童向党”“童健康”“童体验”“童学习”“童未来”5个部分,设置了竹笛启蒙、非遗手工、安全教育、职业体验、体能训练、科学实验、“棋”妙世界等特色课程,让孩子们在多元课程中培养兴趣、远离手机,度过一个安心、充实、愉悦的暑假!接下来,紫竹园社区将以精细化管理、贴心化服务、科学化教育,在家门口托起孩子们的精彩一“夏”。

教师新村社区:多方协同“伴学”,开启青少年“七彩”成长之旅

如何让孩子度过一个既快乐充实又收获成长的暑假,成为许多家长暑期最关心的问题。近日,教师新村社区校外教育辅导站举办的七彩夏日“志愿接力青春伴学营”暑期班给出了完美答案——这里不仅仅是“看孩子”,而是通过丰富多彩的课程和活动,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乐,开启一段充满意义的夏日之旅。

“本次活动构建了‘社区搭台、高校赋能、公益助力’的联动机制,为辖区内青少年提供了一个集学业辅导、兴趣培养、素质拓展于一体的综合性成长平台。”教师新村社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暑期班面向辖区一年级至六年级的小学生,由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先锋筑梦·七彩育苗”党团先锋实践队的7名大学生担任老师,课程设置兼顾趣味性与教育性。除了基础的作业辅导外,课程还涵盖安全教育、思维训练、艺术创作、专注力提升、趣味手工、心理团辅等内容,全方位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更值得一提的是,社区还积极整合辖区资源,联合云上阳光公益基金会、丹阳律格琴行等单位,为孩子们带来别开生面的公益课堂。同时为高校志愿者提供实践舞台,深化了社区与高校和社会组织的协同育人模式。“这种优势互补的合作模式,不仅为青少年带来了高质量的教育资源,也为大学生志愿者提供了宝贵的社会实践机会,实现了多方共赢,为构建可持续的社区教育品牌项目奠定了坚实基础。”

伴学营以“全面发展”为导向,设置了学科伴学、思想引领、兴趣培养、素质拓展四大板块,内容丰富且贴合青少年需求。在学业方面,志愿者们针对不同年级的特点,提供小组形式作业辅导,并分享高效的学习方法与时间管理技巧。在思想引领上,社区邀请了励志人物王亦恺分享“把生命的裂缝活成万丈光芒的勋章”的奋斗故事,深深触动了孩子们的心灵。此外,“我是红色小记者”主题课程通过讲解新闻采写、英雄事迹,引导青少年传承红色基因,树立家国情怀。

为了培养孩子们的审美情趣与动手能力,伴学营开设了丰富多彩的文体艺术课程。从国画教学到毛笔字练习,孩子们在笔墨丹青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摄影基础教学与“我是小小主持人”活动则锻炼了他们的观察力与表达能力。环保手工制作、音乐美术启蒙等课程,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发挥创意,展现个性。

安全是假期的头等大事,伴学营特别设置了安全知识小课堂,针对夏季常见的防溺水、交通安全、用电安全等问题进行生动讲解和情景模拟,有效增强了青少年的自我保护意识。同时,场地提前进行安全检查,配备充足饮用水、急救箱、防暑用品;严格执行家长签署安全责任书、“志愿者-青少年”结对全程看护的管理模式;制定了详尽的应急预案并对志愿者进行了安全培训,确保高温时段活动调整等应对措施及时有效,为孩子们营造了安心无忧的学习环境。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