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式”自习室助力年轻人逐梦

核心提示: 晚上10点,位于市中心的一家自习室灯火通明。二十余名年轻人正伏案疾书,笔尖与纸页摩擦的沙沙声在静谧的空间里格外清晰。

本报记者 印牧欣

晚上10点,位于市中心的一家自习室灯火通明。二十余名年轻人正伏案疾书,笔尖与纸页摩擦的沙沙声在静谧的空间里格外清晰。这家名为“初拾净阅”的自习室,已经成为许多大学生和职场考证族的“夜间充电站”。

自习室老板孙蓓蓓是一名“90后”,大学毕业后,在常州一家会计事务所工作。在备考注册会计师时,孙蓓蓓前往图书馆、咖啡馆等地,希望寻找一处能“沉浸式”学习的场所。最终,当地一家自习室满足了她的需求。自习室里安静、温馨的环境和浓厚的学习氛围,为她考取证书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我就想在老家丹阳也开这样一家自习室,为有需要的人提供一方学习天地。”2024年4月,孙蓓蓓辞职回到丹阳创业,租下了两间相邻的房子,装修成付费自习室。自习室共80平方米,设置了标准座、沉浸座两类共27个座位。沉浸座在标准座提供一套隔断桌椅的基础上加装了帘子,显得更为封闭,市民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座位。此外,自习室还提供了打印机、护眼台灯、储物柜、冰箱、微波炉、净水器等学习和生活用品,解决了大家的“续航”问题。

去年6月,自习室正式对外开放,很快就受到市民欢迎。寒暑假期间,更是“一座难求”,必须提前预订座位。“基本上每天晚上都是满座状态。” 孙蓓蓓说,“自习室可以通过小程序购买小时卡、天卡、期限卡和针对上班族的特殊卡,进行提前锁座。你看,系统显示到8月初已经全部预约满了。”

目前,来自习室学习的几乎都是20至30岁的年轻人。他们日均只需支付10元左右,就可以从早上7点一直待到晚上11点。“也有人提出希望能延长晚上的学习时间。但我觉得只有休息好了,第二天才能有充足的精力继续奋斗。” 孙蓓蓓笑着说。

星夜兼程,天道酬勤。一年多来,孙蓓蓓陆续收到不少学子发来的录取喜报,其中不乏中国人民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知名院校。她表示,虽然经营自习室利润不高,但能在学子们奔赴美好生活的道路上陪伴一程,见证他们的付出和收获,是一件特别幸福的事。她将这些喜报发布的微信朋友圈里,希望能将这份希望一直传递下去。

随着“考公考研考证热”持续升温,孙蓓蓓正计划着开设第二家自习室。在她看来,自习室的走红反映出年轻人对“沉浸式学习”的极大需求。当一盏盏台灯亮起,那种集体奋斗的氛围本身就能产生前行的力量。

责任编辑:万韵菲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