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王国禹 通讯员 邵臻)近日,我市连续出现不法分子冒充社区书记、干部实施诈骗的警情。诈骗分子通过微信添加好友、电话恐吓、伪造官方文件等手段步步设套,广大市民务必提高警惕!
日前,市民王女士收到一条微信好友申请,对方自称是“社区书记”,声称王女士“涉及经济纠纷被法院起诉”。因在某平台确有4000余元贷款未还,王女士误以为催收合法,降低了戒备心。随后,她又接到陌生来电,对方重复相同内容,进一步制造了“官方处置”的紧迫感。对方诱导王女士点击名为“浙商资产个人业务服务”的微信小程序还款,并谎称王女士的贷款平台是其债务公司。最终,在话术蒙蔽下,王女士通过该小程序转账11700元,导致财产损失。
有相似惊险遭遇的还有张女士,但她的应对方法与王女士不同。张女士同样收到“社区干部”的微信添加请求,对方声称“街道办收到你的协商函文件”“外访工作人员将上门调查欠款”,并威胁“到时候要配合走一趟,怕影响不好先来找你了解一下情况”,随后还发来一张伪造的“民事协调沟通群”截图。截图显示一名“林主任”称,“关于各区域村民失信起诉档案已经全部下发,等会会私信发到各片区负责人,你们都要同各组村民普法以及教育,说明利害关系”,并强调“失信老赖将影响后代”,要求张女士立即处理,张女士半信半疑。
当天下午,对方继续施压,并发送档案袋图片及视频,谎称“明天开会提交你家资料”。所幸,张女士及时咨询派出所民辅警,识破骗局,避免了资金损失。
警方提醒广大群众,所有以“还款”名义要求转账的“社区领导”都是骗子,政府机构绝不会通过社交软件处理债务;认准官方还款渠道,陌生小程序、链接切勿点击;遭遇可疑情况时,牢记不轻信、不转账、多核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