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杭俊明
又到了一年一度高温季,如何做好不同养殖品种的池塘管理,确保高产稳产,是广大养殖户急切关心的问题。市水产技术指导站根据往年高温季节处理的经验,提醒广大养殖户加强科学管理,促使鱼蟹虾在高温季节稳健生长。
成鱼池塘要做到精准管理
由于今年成鱼池塘寄生虫发生比较严重,来势猛,发病快,在防治的过程中比较难,同时伴随出血病的发生,大多数养殖户感觉比较难治,采取多种方法都不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加上梅雨季节时间长,池塘藻类难以培养,出现倒藻现象,为此,水产专家建议成鱼池塘管理如下:
加强投喂饲料的管理。在投喂时间上以早上投喂为主,严格控制中午的投喂量,投喂的量为平时的三分之二,让鱼吃六七成饱。不可直接投喂未经加工处理的整粒或破碎小麦、玉米等原粮饲料。
中午开启增氧机。在高温季节开启增氧机应以中午十一点到下午二点半为好,这个时候是水体对流期,应该保证中午池塘底层的溶氧量,以保证凌晨的溶氧量。
严格按用药的流程。不可以乱用,随便增加用药量和用药的品种,减少刺激性大的药物使用,同时做好抗应激药物的使用。
随时注意池塘水位的下降,必须增加池塘水位,在高温季节应该保证池塘最大水位。
池塘水质的调节。在高温季节应注意池塘倒藻现象,适时做好氨基酸肥水膏的使用,做到量少次多的原则,保证池塘藻类有旺盛的生命力。同时,要关注水体碳氮比(C/N),定期补充有机碳源(如发酵碳源、糖蜜)或小苏打,为有益微生物提供充足碳源,促进其分解有机物、转化氨氮亚盐,维持藻菌平衡,稳定水质,防止倒藻。
河蟹池塘管理注重四要素
针对在养殖示范户走访指导过程中发现的大多数池塘管理混乱的现状,水产站提出当前河蟹池塘高温季节管理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水草的管理。上浮的伊乐藻应该及时捞除,同时捞除池塘四周的上浮杂草,保证池塘的清洁度,做到不败草、不烂草,影响水质的败坏。没有水草的池塘应该及时捞水花生以及小浮萍,水花生必须使用芦竹固定。减少阳光的直照,降低池塘水体的温度,让河蟹和青虾顺利度过高温季节。
二是投喂的管理。今年在高温季节河蟹投喂工作尤其重要,大多数养殖户为了在中秋节上市销售,增加动物性饲料的投喂,在高温季节不可以全部投喂动物性饲料,特别是冰鱼的投喂,在上午溶氧充足的情况下投喂动物性饲料,傍晚补充一些颗粒饲料,严格控制投喂量,避免残饵。
三是底质的管理。在高温季节应该做好池塘底质的改良工作,泼洒一些底质改良剂,以确保池塘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指标的上升。让河蟹和青虾有个舒适的生存环境。改良底质的同时,配合使用有机碳源(如颗粒型缓释碳源、液体发酵碳源)效果更佳。碳源能促进底层有益微生物(如乳酸菌、芽孢杆菌)的活性,加速底部有机废物(残饵、粪便、死藻)的分解矿化,减少厌氧发酵产生的有害物质(氨氮、亚盐、硫化氢),改善底泥环境。
四是抗应激的管理。河蟹在高温季节里已经超过了生长温度,在这个时候应该做好抗应激的管理工作,以泼洒VC为好,泼洒时应该在下午进行。
青虾池塘管理要抓实
水质调节是青虾池塘管理的首要工作。水产专家说,高温期间,水质容易恶化,影响青虾生长。为降低水温,此时应加深池水,最低水位保持在80公分以上。另外,为防水质恶化,一般5天~7天换水一次。在换水间隙或换水后,可适量补充有机碳源(如葡萄糖、发酵米糠液)。补充碳源有助于促进水体中有益异养细菌(如芽孢杆菌)大量繁殖,这些细菌能高效利用水体中的氨氮、亚硝酸盐作为氮源进行生长(同化作用),从而直接降低其浓度;维持良好的菌藻平衡,稳定水质指标,减少水质剧烈波动对青虾的应激。这对控制青虾敏感的有害物质指标尤为有效。
饵料投喂方面,每天投饵2次,时间分别在上午九点前和下午四点后,投饵率为3%~6%,并做好投饵后的检查工作,根据检查结果,及时调整投饵量,既要防止投饵不足,更要防止投饵过量,沉积池底而败坏水质,诱发虾病。
高温季节,各种病原体异常活跃,青虾易患各种疾病,因而预防虾病显得格外重要,应以预防为主,生态防控优先,在疾病高发或有发病征兆时,建议优先考虑使用刺激性小的消毒剂(如碘制剂相对漂白粉温和)或生物消毒方法(如噬菌体、特定益生菌竞争抑制)防止细菌感染。消毒后需要重新补充益生菌和藻种以恢复生态平衡,还要改善环境(增氧、改底、稳水、补充碳源促菌)、增强体质(内服保健、抗应激)和控制投喂。
要严防青虾浮头。青虾不耐低氧,对水体的溶氧要求较高,而缺氧导致青虾浮头泛塘往往是青虾养殖失败的常见原因,为杜绝此类现象的发生,一方面要合理使用增氧机,另一方面要加强巡塘,密切注意天气及水质的变化,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分析原因,果断采取应对措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