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不“放养”,成长不“打烊”

核心提示: 暑期临近,不少家长也做起了各种计划,让孩子们在玩与学中度过一个有意义的假期。

本报讯 (记者 马骏)暑假马上就要到了,想好怎么安排孩子们暑假时光了吗?是彻底“放养”,任其随意玩耍,结果开学才发现“玩疯了心,知识忘光光”?还是延续“鸡娃”模式,报满各种补习班,让孩子从一个“课堂”奔向另一个“课堂”,身心俱疲?暑期临近,不少家长也做起了各种计划,让孩子们在玩与学中度过一个有意义的假期。

市民陈先生的孩子刚刚结束了四年级的期末考试,他告诉记者,打算趁着休业式学校布置暑假作业之前带孩子出去旅行。“这几天天气不错,孩子也没有学习任务,很适合出去玩一趟。等休业式后,就要合理安排玩和学了。”陈先生表示,今年暑假,他打算给孩子报个篮球班,一方面,这是孩子喜欢的运动;另一方面,这也能增加孩子在暑期里的运动量,“我家孩子有点胖,平时放学之后就要回家写作业,我有时也要加班。孩子的运动时间不仅零碎,还不固定。趁着暑期,让孩子好好运动运动,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市民刘女士对于孩子的暑期也有一番盘算。刘女士告诉记者,她的孩子在上一年级,一升二的阶段学习压力比较小,所以打算让孩子学舞蹈、学游泳。其间,刘女士打算在每天下班后督促孩子读书、练字,再提前学习乘法口诀表,为二年级做准备。

对此,记者采访了几位小学教师。有教师表示,暑假的时间较长,有必要给孩子制定一份合理的计划,这个计划可以是家长和孩子一起来制定并落实,计划的内容可以包括孩子的学习、娱乐、休闲、劳动以及社会实践等。

对于让很多家长感到头疼的沉迷电子产品的问题,有教师建议,可以召开一次关于使用手机的家庭会议。首先,家长要以身作则,不在孩子面前长时间使用手机;其次,家长要向孩子提出关于使用电子产品的具体要求,如每天使用多长时间。此外,对于孩子在网络上搜索的一些内容,家长也要多加留意。

值得注意的是,暑期天气炎热,降雨强度加大,溺水事件进入高发期,暑期安全不可小觑。学生和家长一定要牢记“六不”原则,即不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熟悉水性的学生不擅自下水施救。此外,不在江河湖塘等水边、亲水平台、工地水坑等区域玩耍、嬉闹,不捡拾掉入河道等水域的物品,不在江河湖塘边洗手、洗东西、抓鱼虾、抓青蛙等。如果发现同伴溺水,应立即寻求成人帮助,不盲目手拉手或下水施救。

责任编辑:吴淋淋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