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优化、东盟跃升、民企领跑
前5个月我市外贸同比增长20.9%
本报讯 (记者 丽萍 通讯员 陈丹军)据海关统计,今年前5个月,我市外贸进出口总值达126.8亿元,同比增长20.9%。其中,出口115.1亿元,同比增长19.6%;进口11.7亿元,同比增长34.9%。5月单月全市外贸进出口26.5亿元,同比增长15.2%,环比4月下降1.1%;4月单月进出口26.8亿元,环比3月大幅增长9.8%。“我市外贸整体延续了良好增势,但月度间环比波动值得关注,4月强劲增长后5月出现小幅回调,或受短期订单节奏、节假日等因素影响。”海关相关负责人分析指出,前5个月我市外贸不仅实现了规模上的快速增长,更在增长动力、市场格局、参与主体和产品结构上经历了优化升级,展现出强劲的韧性与活力,高质量发展特征日益凸显。
从贸易结构来看,一般贸易主导地位持续强化。前5个月,我市一般贸易进出口120.1亿元,同比增长18.6%,占全市外贸总值高达94.7%。这一超高占比标志着丹阳外贸自主发展能力显著增强,产业链供应链完整度和竞争力持续提升。加工贸易萎缩凸显转型紧迫,同期,我市加工贸易进出口仅3亿元,同比下降15.5%,其中,出口下降14.7%和进口下降17.1%的局面,印证了传统代工模式面临严峻挑战,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从贸易市场看,RCEP红利释放驱动多元化加速,东盟跃居首位。RCEP协定全面生效两周年红利深度释放,丹阳与东盟贸易活力迸发。前5个月,东盟跃升为我市第一大贸易市场,进出口总值20.7亿元,同比激增37.7%,占全市外贸总值的13.2%。美国作为第二大贸易市场,1~5月进出口20.3亿元,同比下降12.7%。“值得警惕的是,对美贸易下滑呈现逐月加深态势。1~3月累计下降3.3%,1~4月累计降幅扩大至7.8%,1~5月累计降幅进一步扩大至12.7%。”海关相关负责人说,欧盟作为第三大市场,进出口20.2亿元,保持了11.6%的稳健增长,其中出口18.5亿元,同比增长10.2%。据分析,东盟市场的快速崛起有效降低了对传统欧美市场的依赖,显著优化了市场结构,分散了贸易风险,为外贸增长开辟了新的广阔空间。尤其在对美贸易持续承压的背景下,东盟市场的强劲增长成为关键稳定器和增长点。
从经营主体看,民营企业跃升为核心增长引擎。前5个月,我市民营企业进出口83.5亿元,同比增长27.5%,增速远超整体水平。其占比提升至65.9%,较去年同期提高3.5个百分点,成为拉动丹阳外贸增长的最核心动力。同期,外资企业进出口43.3亿元,同比增长9.8%。
从外贸产品看,高附加值机电产品实现爆发式增长。前5个月,机电产品出口67.1亿元,同比增长5.8%,占全市出口总值的58.3%,是出口的绝对主力。尤为亮眼的是,多个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的机电细分品类呈现爆发式增长,机器及机械器具同比增长1294.9%,其他手提式电动工具同比增长1666.4%,履带式拖拉机同比增长511.9%,联合收割机同比增长144%。从产业维度看,高端装备制造同比增长123.1%,汽车零部件同比增长31.5%,大健康产业同比增长21.8%,电子产品同比增长23.6%。由此可见,我市出口商品结构正加速向高技术、高附加值方向升级,特别是高端装备、先进机械等品类的爆发式增长,是我市产业竞争力和外贸质量提升最直接的体现。
从外贸企业看,头部力量与重点区域协同发力。我市出口前50强企业贡献了全市超五成的出口额,其中35家企业实现增长。同时,重点镇区产业集聚效应显现。从区域看,全市12个镇(区)中有11个实现出口增长。其中,高新区同比增长58.2%,开发区同比增长21.7%,延陵镇同比增长15.2%,增速显著高于平均水平,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重点产业在优势区域集聚发展,形成了良好的协同效应。
增长动能具有广泛而坚实的基础,龙头企业的强劲表现和重点镇区的集群优势,为丹阳外贸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