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市民在舞蹈教室学习古典舞。记者 印牧欣 摄
本报记者 印牧欣
夏夜热浪难挡市民追求健康的脚步。当霓虹初上,城市各大健身场馆内灯火通明,挥拍声、音乐节奏与器械碰撞声互相交织,成为丹阳夜生活图景中一道充满活力的风景线。健康消费已被悄悄写进夜间消费的“主菜单”。
晚上八点,我市一处羽毛球场馆内,羽毛球爱好者们正挥汗如雨,奋力厮杀。市民卞家慧就是其中一员。她告诉记者,自己曾因爱好晚上打麻将患上了颈椎病和肩周炎,因此决定改打羽毛球。现在,不仅身体状况有了明显改善,还结识了很多新朋友。“希望能有更多场地向球类运动爱好者免费开放。”卞家慧说。
市民孙萍则在下班后选择前往舞蹈教室学习古典舞。“我一节课都没落过。”孙萍说,跳舞既能锻炼身体、协调四肢,还能强化记忆力。在反复的练习中,她收获了优美的舞姿和阳光的心态,夜生活快乐又充实。
“大汗淋漓的感觉太爽了。”晚上九点,市民王莹走下跑步机,结束了当天的健身运动。她表示,为了改善体态,自己每天下班后都会走进健身房运动。两个半小时的健身重塑了她的生活:精神饱满、作息规律代替了无序的吃喝玩乐,整个人都积极乐观了起来。
GR健身俱乐部训练部经理张翔见证了这股夜间健身热潮的升温。入夏以来,该俱乐部入场人数明显增加,每天达600余人,晚间六点半后的人流量为白天时段的3倍。“大家工作一天,都想来出出汗、释放压力。”张翔坦言,近年来,市民健康意识不断增强,对场地、课程等配套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接下来,我们会增加开设课程,加强人员培训,及时更新器械,让市民有更好的健身体验。”张翔说。
运动场地跃动的身影,是市民对健康品质生活的执着追求;而对场地、丰富课程的声声呼唤,则清晰勾勒出夜间消费亟待补强的链条。当汗水浸透夜色,“为健康买单”正成为点亮丹阳“夜经济”的一股清新鲜活力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