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小区单元楼门前的无障碍通道装门上锁。记者 马骏 摄
本报讯 (记者 马骏)“为了不让电动自行车进楼入户,前几天,小区物业把各个单元楼门前的无障碍通道全‘封’了起来。电动自行车确实进不了楼了,但小区里那些腿脚不便,或是年纪大了的老年人就感到不便了。”近日,家住碧桂园小区的居民向本报记者反映了这一情况。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昨日上午,记者来到该小区走访。在某幢一单元楼下,记者注意到,门厅外的进出口有两条路可走,一条通过两层台阶,另一条则是无障碍通道。记者看到,现在,无障碍通道上安了一道门,加了一把锁,而门上还贴了一张纸条,写有“开锁电话”。
对于物业“封”道一事,受访居民表达了不同的看法。“我觉得锁起来挺好。”一位中年居民在受访时说,“平日里,除了两三位老人,我们楼里大多数居民都不会走这条无障碍通道。这么久以来,利用这条无障碍通道最多的便是那些将电动自行车推进推出的居民。”这位居民表示,之前,单元楼的门厅里停满了电动自行车,而电动自行车“乘梯上楼”充电的现象也一直存在,“我经常看到网上有电动自行车充电失火、自燃等新闻,就怕我们单元楼有一天也会出现这样的危险。这么久以来,物业、社区,还有相关部门一直提醒居民不要让电动自行车进楼入户,但效果很一般。现在把无障碍通道锁起来了,那些电动自行车想进楼入户就没那么容易了。”
不过,对于物业的这一做法,也有居民表达了不满。“小区物业应该是为业主服务的,怎么能不经业主同意,直接把无障碍通道给‘封’起来呢?”一位居民认为,物业“封”了无障碍通道,虽说让电动自行车难以进楼入户了,但与此同时也给那些老弱病残的居民带来了不便,这样“一刀切”的方式让他难以接受。
另一位84岁的居民在受访时表示,物业给无障碍通道装门上锁给她带来了不便。“前段时间我才做过手术,现在年纪又大了,完全走不了台阶,只能在平地上走一走。之前我都是通过这无障碍通道进出的。”这位居民说,“只要天气还好,我每天都会下楼走一走,和其他老年居民说说话。”这位居民表示,她并没有手机,无法联系物业开锁,她也不愿因为开锁一事一天到晚去麻烦别人。
对此,记者联系了该小区物业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无障碍通道装门上锁主要是为了不让电动自行车进楼入户,最大程度地消除这一问题带来的安全隐患。“之前我们一直都是通过宣传的方式试图解决该问题,但一些居民显然听不进去。单元楼门前的无障碍通道为电动自行车进出楼栋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因此,我们在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后,决定给无障碍通道装门上锁。”该负责人表示,考虑到每一幢单元楼都有老年居民,因此,物业在门上贴了24小时热线电话,若需要开门,居民可随时拨打该电话,让物业工作人员前来开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