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面锦旗背后的温情守护

核心提示: “精心制作味道好,美味佳肴品质高!”13日上午,正则高级中学新疆班食堂厨师长李学义郑重地将一面锦旗挂在墙上,边挂边轻声反复读着锦旗上的话。

本报记者 谢超

“精心制作味道好,美味佳肴品质高!”13日上午,正则高级中学新疆班食堂厨师长李学义郑重地将一面锦旗挂在墙上,边挂边轻声反复读着锦旗上的话。

原来,这是来自105名新疆班毕业生的礼物。今年是正则高中开办新疆班第20个年头,也是学校聘请李学义来食堂工作的第20年,在2025届新疆班毕业典礼上,学校特意为李师傅安排了赠送锦旗的环节,感谢他这么多年的付出和守护。这也是李学义收到的第20面锦旗。

走近新疆班食堂的一楼大厅,墙上一面面鲜艳的锦旗格外引人注目。“化食材为珍馐 待学子如亲人”“倾情服务恋学子 营养丰富味蓓蕾”“江南疆北新疆味 厨艺精湛暖如家”……二十面锦旗,二十个故事,记录着这个特殊食堂二十年来跨越千山万水的温情。

2005年秋季,首批新疆班学生来到这所江南小城的高中就读。开学第三天,李学义就发现了问题——孩子们面对琳琅满目的菜品却吃得很少。“我们及时向学校汇报,并召开紧急会议讨论。”李学义回忆道,“最后决定派专人飞往新疆实地学习。”

在新疆走访了十余所学校后,李学义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满了烤包子、大盘鸡等特色菜的做法。回来后,食堂专门开辟了民族窗口,并根据不同民族学生的饮食需求,提供多样化的选择。

“第一次在学校闻到孜然香味时,我们十几个女生都哭了。”2009届的毕业生迪力热巴·艾买提回忆道。更令学生们意外的是,古尔邦节那天,食堂不仅准备了丰盛的美食,还挂起了彩灯和维吾尔语祝福横幅。食堂阿姨们甚至跟着视频学会了跳新疆舞,虽然动作笨拙,却让远离家乡的孩子们笑中带泪。

一箪食,方寸之间,是工作人员的倾心准备,营养均衡;一瓢饮,菜蔬瓜果,是学校食堂的严格防控,责任担当。每天清晨,食堂厨师们在对每顿餐食进行营养搭配之后,都要进行一套严格的程序:核对菜品数量,检验各类菜品的质量,尤其对新鲜的绿叶蔬菜进行二次农残检测,保证学生们的食品安全。

“每天的菜谱都不重样,主副食品、荤素菜品力求做到搭配合理,营养丰富。”李学义告诉记者,早餐一般会准备奶茶、馕饼和糕点,提供茶叶蛋、花卷、葱花饼等满足每日营养;中餐一般会准备8~9个菜,学生自选、菜量给够,并免费为他们续饭续汤;晚餐也会提供牛肉片汤饭、炸鸡排、辣味鸡根等孩子们喜爱的菜品。

“我们食堂师傅打饭分量足,服务周到,还有免费的汤水。”高一(20)班的学生李玉洁告诉记者,刚来的时候还怕自己在饮食上会不习惯,哪知道很快就适应了食堂的口味,“跟‘家’里的味道一个样!”

“学校的羊肉抓饭和大盘鸡,人气超高,我每周都会吃。”如今,已经毕业踏上回乡路的古丽告诉记者,上了大学她还要时常回来看看,“因为就是想念高中三年的味道!”。

“我们做的不是饭,是心意。”李学义说这话时,正指挥员工为午餐做准备。窗外,又一批高一、高二的新疆班学生说笑着走向食堂,墙上的锦旗在阳光下微微晃动,仿佛在诉说那些关于味道与爱的故事。

责任编辑:周娜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