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警部门快速响应,立即对多余地基进行清除,并恢复路面,保障市民通行安全
图为占据了非机动车道的红绿灯灯杆地基与多余地基已清除,路面重新浇筑了水泥。记者 陈晓玲 王丹 摄
本报讯 (记者 陈晓玲 王丹)“骑车经过总要急刹车,晚上更容易撞上去!”近日,多位市民致电记者反映,称玉泉路与金陵西路交叉口由南向北方向的人行道上,一处红绿灯灯杆地基占据人行道,影响通行。
市民龚女士告诉记者,不管是从玉泉路由南向北行至此处,还是从金陵西路由西向东左转行至此处,车辆不多时还可以避让,但早晚高峰车辆较多,就需要缓慢通行。因为地基占据了部分人行道路面,行驶至此,宽敞的道路一下子变得狭窄,就需要减速缓慢通行,有时候甚至会造成短暂拥堵。而晚上行至此处,如果不熟悉这里的路况,就很有可能直接从地基上冲过去,骑行不稳的话,就容易摔倒,“我发现占据人行道的红绿灯灯杆地基已经没有用处了,因为原先底部固定的位置是和地基那么长,但现在红绿灯升级更换后,底部固定的位置变小了,大概只使用了一半的地基,占据路面的地基等于是‘废弃’了,那为何不清除掉呢?”
接到反映后,记者驾驶电动车从金陵西路由西向东左转至此路口,发现大部分车辆都会拐个大弯,紧挨着非机动车道的东侧通行。记者现场测量发现,遗留的地基长约40厘米、高约15厘米,占据近三分之一人行道宽度。外卖骑手小李告诉记者:“高峰期通行车辆很多,之前我赶时间,就直接从地基上冲过去,差点摔倒。”
随后,记者从属地相关部门了解到,此处地基为交警部门浇筑。于是,记者联系了交警部门。相关负责人解释,此处红绿灯灯杆升级时,新杆底座尺寸缩小,但旧地基未及时清除,会立即安排人员至现场查看,并组织施工队破除多余地基,同时重新铺设水泥路面。次日上午记者回访时,路面已恢复平整,仅剩养护围栏提示“水泥未干”。昨日上午,记者再次来到现场,围栏已撤除,道路变宽敞,。一个及时修复的地基,守护了市民脚下的安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