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干旱年份,这里的小麦长势喜人
——探访我市小麦良种繁育示范基地
图为农技人员在阡陌家庭农场小麦种植基地查看扬麦34的长势。记者 须俊 摄
本报记者 须俊 通讯员 国强
眼下,我市小麦已进入灌浆成熟关键期,广袤的麦田呈现出金黄色,即将陆续迎来收获期。在今年特殊干旱少雨年份,小麦长势如何?近日,记者在我市小麦良种繁育示范基地探访时发现,这里的小麦田间各种表现、形状特征,优势突出,与周边其他农户的常规小麦种植基地形成了不一般的景象,让观摩人员和示范种植户欢欣不已。
走进陵口镇阡陌家庭农场的新品小麦基地内,扑面而来的是夹杂着泥土芬芳的阵阵麦香,一簇簇籽粒饱满、沉甸甸的麦穗,齐刷刷竖立在田间,展现出这一新品种的独特优势。农场技术负责人陈国斌领着专家及种业技术人员边走到田头观摩,边乐呵呵地告诉记者,这是农场的三品稻麦良种繁育专业合作社与江苏明天种业合作用于繁种的种子麦——扬麦34。去年,这一新品种小麦在农场示范种植的平均亩产达到1100斤左右,今年整个农场种植面积达到了近千亩。
“在遭遇特殊干旱少雨的气候条件下,我们基地的扬麦34通过良种良法配套,加强了精细化管理。”陈国斌说,小麦的播期是去年11月15日至17日,播前采用了秸秆还田技术,并选用“肥宝乐”有机肥作为底肥,增强了土壤有机质,小麦生长前期分蘖性强、根系好;灌浆期结合“一喷三防”加施了叶面肥,尽管今年干旱较重,但是田间小麦没有出现早衰,其穗数足、穗形大、抗性强、结实率高,5月30日左右就可以开镰收割了,预计今年单产与去年相当。
记者看到,扬麦34虽然个头不高,但株型紧凑,穗数足、穗形大,籽粒饱满,整齐划一。一旁的市老科协老栽培专家、镇江市银发人才工作站丹阳市乡村振兴团队负责人周铭成告诉记者,扬麦34在我市历经两年的示范种植,各示范方平均亩产均超千斤,并以高产稳产的优势和田间综合表现佳、好种好管受到种植示范户的高度认可和青睐。目前,全市示范推广面积已达5万多亩。“怕倒伏、想高产,就种扬麦34,已成为一句网红语。” 周铭成提醒广大农户,扬麦34种植的高产途径,就是要坚持穗粒并重,主攻大穗,增加粒重,每亩穗数要稳定在33万至35万,每穗粒数保持40粒以上,千粒重达到41克,这样亩产千斤应该是稳稳的。另外,扬麦34作为优质专用小麦新品种,深受许多面粉企业的青睐。仅产量这块,正常情况下同比其他一些品种每亩能增产100斤以上。这一高产新品种也为种粮大户带来更好的效益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在今年极端干旱气候下,扬麦34展现出了较好的综合抗性和高产优势,它高抗白粉病、高抗穗发芽、中抗赤霉病,为小麦高产稳产奠定了坚实基础。”前来我市观摩的江苏明天种业子公司——金湖明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周代立介绍,去年和前年,该品种曾在江南麦区示范方创下亩产658.4公斤和755公斤的高产纪录。同时,扬麦34广适性好,在广东、湖北、安徽、河南等省市的推广面积也稳步上升。短短三年,该品种在全国示范推广面积已由原来的十几万亩扩大到今年的169万亩。
除了扬麦34,我市在去年秋播中还首次引进繁育了另一个小麦优良新品种——镇麦19。在珥陵镇大施村种粮大户赵爱军试种的新品小麦展示基地,400亩镇麦19长势喜人。据了解,镇麦19抗倒性强、产量高,具有大穗大粒、耐迟播、高抗穗发芽、中抗赤霉病、高抗白粉病等优势;作为强筋小麦,该品种也很受面粉企业欢迎。在今年特殊干旱气候下,镇麦19也同样展现出显著的高产稳产优势。
“扬麦34、镇麦19等小麦新品种的示范繁育成功,将进一步优化我市小麦品种结构和种植布局,有利于促进粮食增产增效和农民增收。”市麒麟种业负责人周平表示,种子是粮食生产的“芯片”,也是确保粮食安全的关键。近年来,按照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的要求,公司通过不断引试、繁育、筛选和示范推广适合本地种植的优质高产品种,加大了小麦新品种的推广力度,促进了粮食生产提质增效。今年秋播,扬麦34的推广种植面积将进一步扩大,镇麦19也有望成为我市今年秋播小麦示范主推品种之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