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关工委老专家在佳洁渔业合作社了解基地建设情况。记者 须俊 摄
本报讯 (记者 须俊 通讯员 夕方) “渔业老专家与我们开展对接交流、科技挂钩,对我们年轻人是莫大的帮助。有老专家的结对,我们将更好地念活‘水经’,做优特色水产养殖文章,在乡村创业创新的道路上越走越宽!”近日,市关工委联合该市农业农村局关工委组织“三扶两创”工作,老专家指导小组成员中的几位渔业科技人员,深入陵口镇和司徒镇两位创业的“90后”新农人处,面对面开展塘口指导服务,这让今年因受干旱少雨天气影响而深感春夏之交渔业管理困惑的两位年轻水产养殖户倍感振奋。
位于陵口镇煦庄村的江苏大象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凤林蟹舫基地,市关工委“三扶两创”工作老专家服务组一行向”90后”大学生创业青年农民李誉详细了解基地的特种水产养殖、品牌运营、线上销售等情况。
今年28岁的李誉,四年前大学毕业后,曾在南京一家互联网公司负责软件开发。2024年年初他辞职回乡,承包了170亩养殖水面从事螃蟹养殖,实现了由“码农”变身“蟹农”的角色转换。去年秋季,他第一年养殖的生态大闸蟹上市后,凭着网络营销的优势,通过建立螃蟹网购群,对接南京部分社区采用团购方式营销,受到了省城不少居民的欢迎,每次线上团购的大闸蟹的销量可达一两百只。从一年前从未搞过渔业养殖的农业“小白”,到一年后网络销售干得风生水起的“新农人”,这让周围村民啧啧称赞,但李誉表示,自己养殖螃蟹才刚刚进入门槛,还需提升养殖技术水平。
市农业农村局水产站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姜菊梅在查看凤林蟹舫的养蟹基地后,针对目前长时间干旱少雨、大眼幼体放养培育、成蟹塘口水质水草投饵管控等方面,提出了良好的建议与应对方案。她提醒李誉:今年天气较为特殊,持续干旱和降雨稀少导致池塘水位不足。当前,养殖塘口要加强病害防控和水质管理。随着气温和水温的升高,若蟹塘内水草生长过密,需及时疏减,避免因光照不足影响水质与蟹类生存环境;同时加强水质调控,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消毒等处理措施。
在司徒镇屯甸村的国家级示范合作社佳吉渔业专业合作社,茅晓雪大学毕业后,放弃镇江某单位的安逸工作,女承父业,念起了“水产经”,在原有230余亩青虾养殖水面的基础上,建立了省级田间课堂,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形式,为周边水产养殖户和农民开展科技培训服务,形成了联农带农机制。此外,她还在虾塘周围搞起5亩连栋大棚,试种部分特色果蔬,吸引了城里市民前来垂钓休闲和采摘观光。
“当务之急,要尽可能添加外源水,尽可能对自己的塘口相互调节水体,适当高密度集中塘口放养。如果确实无水可添加,只能针对目前塘口养殖品种、载量,采取科学投饵、微生物制剂改调水的办法进行管理。”市农业农村局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陈佳栋针对当下青虾养殖、青虾母本选培、后继的清塘消毒等注意事项,为该合作社“90后”创业青年茅晓雪提供技术咨询与指导。
在对接交流过程中,围绕农业生产基地与合作社的高效运行、经营管理、品牌建设及促销增收等内容,市农业农村局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农艺师吴俊结合实际也支招献策。
此次科技结对活动受到了当地青年农民创业者的欢迎。市关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加强与基层农业系统关工委联系协作,深入推进技术培训进课堂、服务指导进基地、纾困解难进部门、助销促增进市场“四进服务”活动,动员和组织更多的老农业科技人员参与到助力青年农民创业创新中来,为助推乡村振兴贡献一份“关工”力量。
网友评论